超高性能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构筑物水化热温度场的试验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talez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高强、耐久、韧性好的新型混凝土,其高强和高韧性可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因而适用于抗震结构中。UHPC材料中的钢纤维含量及结构中的配箍率是影响UHPC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UHPC水胶比较低,胶凝材料用量较大,水化热较大,易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造成混凝土的不均匀变形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需要对UHPC的水化热进行控制。基于此,本文对UHPC柱的抗震性能和UHPC材料及构筑物的水化热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UHPC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参数分析以配箍率(0%、0.25%和0.5%)和钢纤维含量(0%、1%和2%)为参数对UHPC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UHPC柱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配箍率、轴压比、纵筋配筋率和钢纤维含量等参数对UHP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根试验柱的破坏状态均为正截面破坏,且延性性能与耗能能力良好。(2)随着配箍率的增加,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均有所增加。配箍率由0%增加到0.25%和0.5%时,试验柱的峰值荷载分别增加1.1%和6.2%;位移延性系数分别增加2.6%和10.4%;极限位移分别增加7.2%和13.4%;极限层间位移角下的累积耗能分别增加5.9%和53%,自复位能力系数分别增加27%和32.4%。(3)随着钢纤维含量的增加,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均有所增加。钢纤维含量由0%增加到1%和2%时,试验柱的峰值荷载分别增加4.1%和4.6%;位移延性系数分别增加27.5%和55%;极限位移分别增加3.3%和5.2%;极限层间位移角下的累积耗能分别增加107%和142%,自复位能力系数分别增加3%和42%。(4)采用等效配箍率来考虑UHPC中钢纤维的约束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基于Opensees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的适用性。(5)就本文参数分析的范围而言,增加UHPC柱的配箍率,柱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性能、自复位能力均有提高,表明提高配箍率可增加柱的综合抗震性能。配箍率由0.25%增加到1%时,0.1和0.3轴压比下峰值荷载分别增加15.3%和11%,延性系数分别增加23%和27%,自复位能力系数分别增加21%和12%,累积耗能分别增加16.4%和17%;增大UHPC柱的轴压比,柱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显著降低,但柱的承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明显提高;增大UHPC柱的纵筋配筋率,柱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性能均有提高,自复位能力略微降低;增大UHPC柱的钢纤维含量,柱的承载能力、延性性能、耗能能力、自复位能力均有提高,表明提高钢纤维含量可增加柱的综合抗震性能。钢纤维含量由2%增加到4%时,配箍率为0.5%和1%情况下峰值荷载均增加14%,延性系数分别增加9%和7%,自复位能力系数分别增加14%和13%,累积耗能分别增加11%和12%。2.UHPC材料及构筑物水化热的测试与分析采用普通配合比和基于大掺量粉煤灰的低水化热配合比配制了两种强度等级均为100 MPa的UHPC,并用其浇筑了最小尺寸为600 mm的构件,实测了UHPC材料的水化热和构件的水化热温度场,建立了考虑粉煤灰和硅灰掺量影响的UHPC水化热预测公式,基于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配合比和构件尺寸对UHPC构筑物水化热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合比UHPC材料的实测结果表明:当胶凝材料用量一定,在其它组分配比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粉煤灰掺量由5%增加到25%时,UHPC材料的水化热可降低21.6%;提出的考虑粉煤灰和硅灰掺量影响的UHPC材料水化热预测公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2)最小尺寸600mm、采用不同配合比浇注的UHPC构件水化热温度场的测试结果表明:UHPC材料的水化热降低21.6%时,构件内部的峰值温度和最大内表温差可分别降低19.8%和39.8%。(3)分析结果表明:随粉煤灰和硅灰掺量的增加,UHPC构件的水化热温度效应分别接近线性降低和增大,但硅灰掺量的影响相对较弱。粉煤灰掺量从0%增加到25%时,构件内部的峰值温度降低23%,最大内表温差降低51%,峰值温度出现的时间滞后12.2 h;硅灰掺量从5%增加到20%时,构件内部的峰值温度增加9%,最大内表温差增加32%,峰值温度出现的时间提前6.4 h。(4)分析结果表明:随构件最小尺寸的增加,构件内峰值温度升高且温升速率加快,构件的最大内表温差接近线性增大,低水化热配合比对降低构件水化热效应的效果愈加显著。当构件最小尺寸由300 mm增加到600 mm和1200 mm时,普通配合比下构件的峰值温度分别增加21%和67%,最大内表温差分别增加200%和372%,峰值温度出现的时间分别滞后4.7 h和12.6 h;低水化热配合比下构件的峰值温度分别增加12%和52%,最大内表温差分别增加162%和237%,峰值温度出现的时间分别滞后8.4 h和17.7 h。
其他文献
塑料的发明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的一大杰作,并且迅速地成为现代文明社会至关重要的原材料。然而,几十年来,释放到环境中的塑料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相关问题。当今,塑料污染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主要的环境负担,特别是在水环境中。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报道,陆地是海洋塑料的来源之一,河流为塑料碎片从陆地迁移到海洋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道。而且,河流底泥被认为是微塑料的汇。尽管关于河流底泥中微塑料
无轴力铰部分地锚式斜拉桥是一种新型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形式,由于无轴力铰及边跨地锚结构的加入,使得该结构的受力性能及整体刚度较常规自锚式斜拉桥有所区别,这对拉索断裂后结构响应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本文以某无轴力铰部分地锚式斜拉桥为背景,由有限元分析得到结构动力特性,为后续断索动力分析计算做准备;以成桥索力最大的南边跨SB24拉索为对象,假设该拉索突然断裂,基于ANSYS瞬态动力分析方法分析拉索、主梁及
近些年,我国的医药行业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步和成果。深化医药改革的重大政策也相继出台和实施,加之我国和全球各地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医药行业已经成为了国家和社会人民广泛关注的问题和焦点。纵观我国医药企业的经营现状,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了营销中,追求短期利润的“高速增长”。营销活动是企业将创造的价值变现的必要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策略,而且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共享经济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人们的社会活动和日常行为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共享经济在制造业也已有了一席之地,制造业共享正慢慢引领着行业潮流,为传统制造业中遗留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更为传统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共享经济在制造业突出的发展方向就是资源共享,这里的指的是“万物皆可共享”,共享制造的概念就由此而来。在传统制造业中,制造企业广泛存在着资源闲
屏幕媒介成为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构成形塑人们行为观念的基本环境。视障者投身于屏幕世界的方式有其特殊性,形成了根植于身体与文化的独特屏幕使用方式。不同特性的屏幕媒介以各种方式编织进视障群体的日常生活,手机和电脑的接入尤其改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研究在媒介人类学的视阈下,使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线上与线下的田野调查。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分析视障群体的屏幕实践,围绕视障群体与屏幕媒介的互动逐步展开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一直威胁着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其中氯盐引起的钢筋锈蚀最为严重,已造成全球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未达到设计使用期而提前退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性质做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模拟研究工作。由于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变化和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监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预测使用寿命是非常困难的,而通过计算机建模和模拟可以跟踪混凝土结构的变化环境条件,同时可以对水泥基材料的传输
剪力键是使钢-混组合结构中钢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关键元件,目前常用的剪力连接件有栓钉和PBL剪力键。PBL剪力连接件因具有承载力大、延性好、疲劳性能优良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PBL剪力键对钢-UHPC组合桥面板受力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此,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大跨度高性能材料缆索承重桥梁结构设计及风致灾变理论与方法”(项目批准号:51938012)为依托,
现阶段,工业绿色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也是改革深入期的热点问题。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中国制造2025》,我国各级政府转变了发展战略思想,从经济快速发展转变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表现出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国家正在逐步建立环境与发展战略与政策、强化相关制度,来进一步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都体现了国家对工业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自20世纪70年代《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简称杨译本和霍克斯、闵福德的译本,简称霍译本)相继出现以来,《红楼梦》英译研究已初步形成奋起直追之势。纵观《红楼梦》的英译研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语言和文化差异上,尤其是在有关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
对建筑内实际在室人数进行准确预测有助于优化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控制策略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现有的在室人数预测研究中,基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预测方法由于具有非侵入性和经济成本较低等特点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提高在室人数预测模型的计算效率及预测性能,通常需从原始二氧化碳浓度中提取出能反映在室人数信息的有效特征作为模型输入。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中提取的特征主要为一阶差分等反映在室人数变化的时域特征,忽略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