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间的货币互换由于具有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抑制金融危机跨境传染和促进贸易投资发展等作用而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使用,成为各国央行管理流动性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工具之一。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相互提供流动性支持,中国也积极与东盟国家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至201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了1.05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货币互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互换步伐有所加快,互换规模越来越大,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对货币互换的整体利用率还是比较低,发展不平衡,不能够很好地发挥货币互换的功能。积极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货币互换,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发展,同时还可以为区域货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进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互换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货币关系的空间组织理论、货币搜寻理论和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货币互换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分析,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货币互换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互换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最后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互换存在的不足从中国—东盟和中国两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互换中存在的互换规模小、互换透明度和效率不高和缺乏制度性约束等不足问题,从中国—东盟和中国两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在中国—东盟方面:首先,在货币互换过程中必须坚持循序渐进、互惠共赢、平等协作和经贸发展与货币互换相互促进等基本原则;其次,加强和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投资、货币金融和产业调整等方面的政策协调;再次,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互换的合作交流机制;最后,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互换的制度化建设等。在中国方面:首先,要强化中国在货币互换中的战略地位;其次,是做好相关工作,为货币互换创造良好条件;最后,继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