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快速增长,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2014年全国“两会”上,共有90多份建议和提案聚焦医患纠纷治理问题。令人深思的不仅是医患纠纷数量增多,而是很多纠纷未得到妥善解决最终转化为暴力冲突,2016年5月就发生广东一口腔科医生被砍30余刀不治身亡、江西一呼吸科医生被群殴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便是明证。患者维权未果转而求助于“医闹”,医方为求自保也采取各种对抗性手段,导致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医患纠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视角,通过文献调研、对比分析、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摸清概括了医患纠纷的现状和特点,深入挖掘其社会危害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单个主体治理方式的优势和局限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从改进单个主体治理方式、强化协调联动、完善保障机制以及改进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提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意见建议。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医患纠纷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医患双方信任程度低、纠纷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非理性维权层出不穷、不良舆论传播快影响深、调处不规范难度大等问题,并通过分析挖掘,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共同造成的,既有政府投入不足、资源不均、制度不全等体制因素,也有医方沟通不畅、管理不善、素质不高等和患方维权意识提升、对治疗期望过高等医患双方因素,也包括媒体的不实宣传报道误导公众等社会因素。然后从治理角度深入分析单个主体治理医患纠纷的优势和不足,如卫生部门调处具有专业性强、速度快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但难以获得患方信任公信力不足,司法诉讼具有公平公正、公信力强等特点,但又有处置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等不足,而对目前较为普及的第三方机构医疗纠纷调节委员会调解模式进行剖析,不仅找出了其受到普遍推广的成功因素,并深入挖掘了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通过以上调研分析和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本文提出,从制度层面,完善全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是根本,需要加快医药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调解模式、建立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大调解格局等制度框架设计,从微观层面,需要改进多个主体治理能力,政府需要转变管理职能、提高公信力,法院需要完善诉讼制度、强化调解提高效率,社会组织需要完善机构建设、保持中立性和专业性,保险机构应广泛推行医责险、分担医疗风险和费用负担,医院应强化管理、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媒体应尊重事实客观报道、宣教医护和法律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完善全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和提高多个主体医患纠纷治理能力,不断补短板、拉长板,提高全社会多主体多层次参与医患纠纷调处和治理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