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隔震技术在RC框架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分析与应用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Tang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隔震技术因其在实际地震中展现出的优异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工程结构抗震,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的比较成熟的一种减震控制技术。同时,由于具有减震效果好、施工周期短、对建筑上部结构免于加固的优势,基础隔震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工程中,因此研究隔震技术在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以某框架结构体育馆抗震加固工程为背景,采用Bouc-We n模型来模拟橡胶隔震支座,建立基础隔震加固后隔震结构与原非隔震结构的计算模型,利用模态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设置隔震支座后的结构与未设置隔震支座的结构相比,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以及罕遇地震下的自振周期大大延长,顶层加速度、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都显著减小,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隔震层吸收了大部分的地震能量,凸显结构经过隔震加固后的减震效果。(2)对隔震加固后基础隔震结构与原非隔震结构的计算模型分别进行了Pushover分析。首先,定义了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然后在文中所述的推覆条件下,根据梁、柱塑性铰的分布及发展程度得出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属于基本完好,而非隔震结构属于较严重破坏。这说明了结构在设置隔震支座后的抗震性能水准得到了显著提升。(3)探究了橡胶隔震支座类型及布置方式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普通橡胶隔震支座对结构加速度的控制更为出色,但对结构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的控制效果没有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好。因此,在进行隔震加固设计时,通常采用普通橡胶隔震支座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组合布置。同时,隔震支座不同的布置方式会对隔震加固结构的减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本工程大开洞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中,铅芯隔震支座应该布置于于结构外围,普通橡胶隔震支座布置在内部洞口周边,这样布置有利于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4)探究了橡胶隔震支座参数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场地条件下,等效水平刚度、屈曲前刚度、屈服力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等效水平刚度、屈曲前刚度、屈服力的不断增大,隔震结构的基底剪力幅值和顶层加速度幅值均增大,但隔震层位移幅值变小,即隔震效果变差。因此,对于隔震设计及隔震加固设计,合理的选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参数是极为重要的。
其他文献
絮凝过程是给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最普遍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流程的运行工况、最终出水质量和成本费用,因而成为环境工程中重要的科技研究开发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工程规模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岩土工程参数准确性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原位测试技术是一种在原位场地对土体性能进行测试的技术,无需取样,方便快
地基处理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中比较活跃的研究方向,其中,CFG桩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桩—网路基中的研究和应用效果显著,但起步较晚,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还需完善。复合地基中设
本研究基于6个FRP开孔板连接件单调静力试验,5片FRP桥面板、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单调静力试验,对FRP桥面板、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单调静力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跨度钢结构在建筑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其中空间网格结构是以三维形体及三维受力为主要特征的结构型式,它的特点是受力合理,刚度大,重量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是—种结构性能优良的新型桥梁。因此,它在国内外已有不少的研究和应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可见,当前研究较多集中在剪力连接件、承载力和刚度计算以及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HRB500钢筋的研究开发现状,并通过试验对HRB500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内容包括:   设计并完成了66个直锚试件的拉拔试验,通过对试件的极限荷载与
饱和砂土液化特性一直是岩土工程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动三轴试验中试样制备相对容易、试验设备具有普遍性,因此,动三轴试验依然是研究饱和砂土液化特性的有效试验手段。影响饱
软土地基加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地基处理过程中,正确认识软土加固作用机理与加固效果是软土加固与施工控制的关键问题。针对皖江城市带特定的工程地质条件,本文通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