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每年都向世界各地输出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很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但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自然、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需要改变传统的以依赖机械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投入为主制造业发展方式。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史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实证研究意义开始凸显。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本文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发展的理论模型,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通过直接效应和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两项间接效应,影响制造业发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1个省市区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并且还通过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间接影响制造业发展,其中通过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尤为显著。与此同时,除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之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于其他产业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作用机制同样包含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存在明显的积极作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本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除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一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有待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从加强航天两大集团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基于财务信息集成管理的设想,通过对现有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广泛、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研制建立一个统一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
会议
两种或大于两种不同特性的材料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合成的具有独特性能的材料称为复合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
<正>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条件的变化,脑卒中的自然史发生变化。国内已报告的脑卒中住院病例临床资料存在如下问题:多为回顾性、零散而非连续性、观察周期短,设计欠规范等,
会议
1存在的问题变电站一次设备众多,不同设备间通过一次引线的连接来实现电能传输。而一次引线又通过设备线夹用螺钉锁在一次设备接线板上,这就存在导电对接面。导电对接面加工的
现代化交通工具使得持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各种语言之间的翻译成为一种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的移动式语音互译系统的解决方法,并对这种
1问题的提出 中压(6kV~35kV)电力系统通常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非有效接地系统)运行方式,即系统的中性点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接地的方式运行。它的优点是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后可运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