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本土思想中就已经有类似或简单的因果报应思想。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与中国传统善恶报应思想虽然有不同之处但是也有共通之处。从东晋开始,关于因果报应思想引起了多次重大的争论。特别是慧远与桓玄、戴逵之间的争论。慧远在结合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与中国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基础上完整系统地阐释了其因果报应思想。慧远的形尽神不灭思想是关系到人能不能成佛的根本问题,是慧远的出世主义和因果报应思想的理论支柱。在慧远的佛学思想之中,“神”是由“法性”直接推论出来的,同时“神”又是因果报应轮回的主体。所以慧远的“神”与其佛学思想中的法性思想和因果报应思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立在形尽神不灭思想基础上的因果报应理论,是慧远佛教思想的重心。慧远认为无明是业报的根源。人的报应不仅仅局限于今生这一世,还有所谓的前世和来世。在受报应时人是通过“心”(神)来受报应,“心”是随事物而有所感应的,因为感应有迟速所以报应也有先后。但是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人的罪福之应,是“自然的赏罚”,是“必然之数”。慧远认为因果报应、轮回转生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所以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冥神反心来消灭这种痛苦,为了能够超出报应,避免轮回之苦,达到涅槃境界,慧远还发愿往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