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动车辆保险行业面临着业务迅速扩张与营业利润缩水并存的尴尬局面。2013年,保险行业保费增长率达到11.20%,赔偿额增长率达到31.73%。虽然2014年行业预计利润突破新高2亿元,但这主要依靠人身险保费收入情况的改善。机动车辆保险赔付额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行业整体赔付额增速,达到40%,也远超其自身带来的保费收入增速。各保险公司为了寻求收益最大化,或者单纯提高保费,未充分考虑到投保人利益;或者缩减车险业务规模,导致车险市场供不应求。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该现象分析了商业车险发展情况与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对比分析国内外车险行业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发展视角,对国内商业车险市场的现状进行研究,深入挖掘问题的关键。进而引入博弈分析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权衡车险市场最终均衡情形,发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保险人与投保人两大主体之间的均衡。在定量分析中,验证了BMS系统使用后,行业达到稳定均衡状态,并找到了此时合理的保费费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完善发展了产业周期理论。本文围绕上述研究思想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为导论、文献综述、商业车险行业概况、车险主体间博弈、BMS引入前后博弈、模型实际应用、结论与政策建议。第一章为导论,指出了很多保险公司通过对购置车险提出一定条件的限制来防范车险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的利润压缩局面,但这种方法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简要回顾了前人在投保人欺诈行为、保险费率市场化和车辆奖惩系统三方面的研究情况。通过分析发现针对现状和解决方法的研究较多,但尚无利用博弈的思想对比BMS引入前后行业整体利益变化及发展的研究,因此,在前人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证明BMS系统的存在意义。第三章为对车险行业情况分析,总结我国车险行业发展的历程,介绍了目前车险行业发展现状,针对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发达国家在车险行业发展情况。最后,通过对比提出可借鉴经验:车险发展的趋势是费率自由化,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管理制度决定车险的不同费率。第四章为对车险市场博弈主体的分析,针对行业三大主体(保险人、被保险人、中介人)博弈,合理取舍,抓重点,寻找出解决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找出最关键的利益冲突双方:保险人、被保险人。第五章为构建BMS引入前后的博弈模型,重点分析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博弈模型,并对比BMS系统引入前后行业整体发展,通过静态博弈模型直观分析出BMS系统有利于减少车险事故的发生。然后,动态子博弈模型论证了理性人会选择购买保险。最后,建立定量模型经验数据求解未来保费、费率的最优值。第六章为结合实际对理论模型进行双向验证,通过博弈模型推导,总结出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行业整体发展遵循周期性规律,在每个周期中又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发展初始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发展平缓阶段、稳定均衡阶段),并且赔偿额的周期性滞后于保费。结合我国车险市场的具体数据,寻求最适合行业整体发展的均衡费率。第七章结论和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性总结,得到政策建议:(1)加强承保信息整合,建立并完善保险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2)重视车险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实现车险行业费率市场化;(3)在费率市场化的基础上,政府在合理时刻进行适当地调控;(4)完善并推广BMS系统,根据不同地区进行相应调整;(5)产险完善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合理提高资金收益率。整个报告从点到面,分析车险行业现状,发掘问题关键;再由面及点,落实到解决问题的根本点:寻找合理的车险保费和费率。本报告的亮点和创新点在于:(1)突出了静态动态相结合的博弈思想在经济学实际问题运用中,该分析思路具有推广性,除了机动车辆保险市场存在保险人与投保人双方博弈以外,很多行业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例如银行业的存款人与银行的博弈,延伸扩展模型思路可解决最优存款利率等问题。(2)推广了使用机动车辆奖惩系统(BMS)这一实际化操作性系统,从行为保险学角度出发,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验证了该系统存在的合理性,使得理论分析具有一定实际价值。(3)在传统基于逻辑曲线和龚柏兹曲线的产业周期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实际经济情况,提出第三产业(以机动车辆产险为例)的四阶段循环发展规律(发展初始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发展平缓阶段、稳定均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