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治疗是一个外科难题。随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及患者活动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些复杂类型骨折的发生率估计会增加。因此,精准和正确地研究这类骨折模式是必要的。掌握骨折的分类也是对于手术治疗的成功也很重要。在决定成功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之前,仔细而正确地分析骨折类型、其分类、现有骨存量的质量并对于基础假体系统进行固定/松动。因此,改进的骨折模式的影像学诊断和假体松动的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治疗是一个外科难题。随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及患者活动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些复杂类型骨折的发生率估计会增加。因此,精准和正确地研究这类骨折模式是必要的。掌握骨折的分类也是对于手术治疗的成功也很重要。在决定成功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之前,仔细而正确地分析骨折类型、其分类、现有骨存量的质量并对于基础假体系统进行固定/松动。因此,改进的骨折模式的影像学诊断和假体松动的可靠评估新的植入方法的发展和改良保留软组织的手术技术将是骨折前恢复功能水平的关键。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翻修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定位、旋转和稳定性,并允许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人工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松动后,常需翻修全膝关节置换术。有许多处理选择。利用现代骨合成技术处理复杂骨折或失败的全膝关节置换的治疗算法已经取得了不同的结果。在这些情况下,翻修全膝关节置换术应被视为一种重建选择。翻修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传统适应症包括植入物严重不稳定、紧邻植入物部件的骨折线和不良骨质储备。在韧带不稳定的情况下,应考虑使用约束性植入物。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报告保守翻修的选择,用连同干骺端套管或椎体,翻修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这些改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人工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原则将使骨科医生能够更有效地处理这些损伤。讨论了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不同分型,以了解假体周围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结果中讨论了年龄分布、性别分布、骨骼分布和骨骼分类的比较。方法:此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骨科对于22例全膝关节松弛患者,进行了翻修术中植入股骨和/或胫骨干骺端套或椎体。我们的研究是一个回顾性的病例系列,描述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结果。所有的外科医生在复杂翻修关节成形术方面都很熟练和有经验,并且熟悉器械系统。研究对象为46-85岁的患者。本研究排除原发性全膝关节置换病例。所有患者均有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3-35个月)。所有患者均纳入生存分析。本研究共选择22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翻修术。11例患者有干骺端套管翻修术,另外11例根据骨丢失分类的患者用椎体。根据Anderson骨科研究所(AORI)的分类,根据术前报告和x线片评估骨丢失的特征。完整的干骺端骨分类为1类,较广泛的干骺端骨皮质丢失伴一个股骨或胫骨髁的丢失分类为IIA型,两个髁均丢失分类为IIB型,干骺端骨缺乏的分类为III型。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对腿部进行了全长和短程摄影。骨缺损的术中分类是通过试验来确定合适的干骺端装置的位置。术前及术后x线片均获得茎、袖或锥的种植固定方法。膝关节社会评分用于评估结果,膝关节社会评分与修订前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2例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46~85岁,66.95±11.45岁。女性占72.7%。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12例(54.4%),术后假体松动5例(22.8%),感染4例(18.16%),假体周围疼痛1例(4.54%)。平均随访18个月,3~35个月。膝关节社会评分的平均值从术前的35分(10-68分)提高到术后6周的85分(50-90分)和最后随访的90分(40-100分)。膝关节社会功能评分从术前的25分(范围10-65)增加到术后的62分(范围36-100)。术前平均屈曲挛缩6°(范围0°–30°),术后最后随访时平均屈曲挛缩3°(范围0°–15°)。术前平均运动范围为120°(80°~135°),术后平均运动范围为115°(95°~140°)。评分与随访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目标是一致的。决定选择哪种方案的主要标准是断裂位移量。人工关节周围骨折的膝关节翻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手术,需要熟练的外科医师,并需要适当详细的全面的术前计划。使用干骺端轴套和椎体是感染性和无菌翻修AORIIIB和Ⅲ型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一种可持续和可行的选择。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治疗骨缺损,临床和放射学结果及生存率相似。它们能使关节附近部件的旋转对准更加稳定和控制。它们使关节附近部件的旋转更加稳定和控制。术中一级稳定,轴向或旋转加压配合技术,骨内生长和骨融合确保二级稳定。我们强烈建议对翻修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进一步的长期研究,以更好地阐明这项有前途的技术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是基于播客The Tim Ferriss Show的一期有关体操训练的访谈的英汉交替传译报告。口译员共对访谈进行了两次口译。第一次口译结束后,总结出了三种在口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即口译体操术语、口译密集信息、传达原语逻辑。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报告提出了一些口译策略以应对上述挑战,帮助提升口译员在第二次口译中的表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图式理论及其在口译中的应用情况,然后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发展。但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计算机类的课程,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传统的授课——演示——上机的模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极大地制约了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以问题为核心,以实际的问题情境为起点,学生通过搜集、分析、加工信息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学生对于专业基础
创业一直以来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与支持,但是创业的高失败率以及企业管理的艰难使诸多有创业想法的青年望而却步,因此了解创业成功人士的想法对于希望创业的人来说有借鉴意义。本论文选取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的关于创业的讲座作为口译材料,目的是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对该演讲的交替传译并且以此为案例分析交替传译实践,包括译前准备,口译过程,口译难点和解决策略。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互联网/IT行业从业者这一群体备受社会关注。伴随着“互联网+”的网络新业态的发展,互联网/IT行业类的人才需求较为旺盛。近五年来,选择互联网行业相关岗位的高校毕业生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满意度、月收入双高,就业质量稳步上升。由于互联网行业工作岗位繁多,技术要求高,学习资源丰富,薪酬待遇差异大,且多集中在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此有必要探讨近些年来社会资本对从事
2012年,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主脉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不断落实发展。政府通过法律规制和行政手段提高和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由于行业敏感性,重污染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超常规发展的机构投资者凭借专业性、规模性的特征在企业治理中参与度越来越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受到格外的关注,机构投资者逐步在资本市场上积极发挥作用。基于此背景探究机构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中贫矿、共伴生的复合矿多,冶炼分离难度大,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以焦炭为能源的高炉冶炼工艺技术成熟,能耗低,但只能以高品位的铁精矿为原料,无法处理低品位复合矿;低品位的复合矿只能通过高温的矿热电炉冶炼。但以电力为能源的一步法矿热电炉大量消耗高品位的二次能源,考虑到发电能源转换效率,处理低品位复合矿时综合能效低,经济性不高。为了降低冶炼综合能耗、高
在长输管道油品输送运行过程中,油品的质量是管道输送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但是油品的质量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管理,容易受到操作控制水平、输送方案、管道设施的本质安全、油品本身的质量指标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加强管道输送油品的过程控制管理,降低油品质量风险,避免油品质量事故,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以DL管道项目为研究案例,通过管道输送过程中油品的质量指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基
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然严峻,大量企业面临着内外融资的“两难”境地,尤其是目前在去产能、去杠杆、强监管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缩短贷款周期、萎缩信用规模,导致我国企业能够得到的融资机会大幅减少,而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当下如何解决融资难状况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融资机制,具有容易取得、成本低等特点,能
城市能源互联网是统筹能源、经济、环境之间关系,破解城镇化发展瓶颈的综合解决方案,具备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的特征,有利于智能电网全产业链走出去,加快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在世界范围内的落地实施。当前,城市能源互联网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必要对城市能源互联网的内涵、架构、实践路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首先梳理了国内外能源互联网、城市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然后基于城市发展与能源系统间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利用自身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推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所带来的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中国正在逐渐失去促进对外贸易的传统优势。与此同时,因为研发创新的能力有限,中国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为了维持国际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中国应该努力地提高生产率,在价值链两端的高增值环节上寻找机会。在这一背景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