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家系遗传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基因缺陷及家系遗传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0月份至2018年10月份我院及外院共6例诊断为HS的患者。所有HS患者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对6例患者进行肝功能、外周血涂片球形细胞比例、红细胞脆性实验、酸化甘油溶血试验、ENA流式及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检测,如进行手术治疗,随访并收集患者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等结果。采集先证者的EDTA抗凝外周血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主要分析锚蛋白(ANK1)、β-血影蛋白(SPTB)、α-血影蛋白(SPTA1)、带3蛋白(SLC4A2)及4.2蛋白(EPB42)基因;收集患者家系成员血样,通过一代Sanger测序,验证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并进行遗传学调查。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与HS相关的ANK1基因、SPTB基因突变的文献,总结与HS患者相关的ANK1基因和SPTB基因突变的突变谱及临床特征。结果:6例先证者均有轻、中度贫血,皮肤黄染,脾肿大及尿色偏黄;其中有4例胆石症,伴有肝大者2例;均无溶血危象发生。先证者们的外周血球形红细胞易见。通过对6例HS先症者的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发现了6种基因突变;先症者HS01的ANK1基因第24号外显子与23号内含子区域c.2559-2A>G突变,其子女均未发现此基因突变;先症者HS02的ANK1基因剪接位点突变c.28-2A>G,患者的一个儿子携带此基因杂合突变;先症者HS03的ANK1基因的杂合已知致病位点c.3157C>T(p.Arg1053*),父母及其胞弟均未发现此突变;先症者HS04的SPTB基因第24号外显子缺失突变c.5038delG(p.E1680Kfs*32),父母及其胞弟均未发现此突变;先症者HS05的SPTB基因编码区检测到c.1816C>T(p.Gln606*)无义变异,其父母均未发现此突变;先症者HS06的SPTB基因的杂合已知致病突变c.1795+1G>A,其父亲发现此基因突变。通过对我们的病例和文献回顾的联合分析,无论突变发生在ANK1基因和SPTB基因任何结合域,HS患者贫血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NK1基因c.2559-2A>G、c.28-2A>G、c.3157C>T基因突变及SPTB基因c.5038delG、c.1816C>T、c.1795+1G>A基因突变可能是这6例HS患者的基因发病机制,先证者HS03、HS04及HS05的基因缺陷为自发突变导致。我们总结HS患者的突变特征,ANK1基因突变最常见,其次是SPTB基因突变。ANK1及SPTB基因突变患者常表现为轻度到中度贫血。
其他文献
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表现了丰富的用法。无论在普通话领域还是在方言领域,学界都对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修水方言中作为赣语方言的组成部分,也表现出了特殊的句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语教学环境更加复杂,教学对象更加多样,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是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因素,快速发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急
目的:探讨EGFR及S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它们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都县人民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赣州人民医院收治并行食管鳞癌组织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标本80例,胃镜下活检为粘膜慢性炎的患者标本30例。收集病理标本的同时,整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物大小、TNM
本文针对国内外纺织车间整经机经轴的人工和半自动化上落运输方式,利用智能化技术,研发一种整经机经轴上落运输智能机器人。介绍了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及工作原理,并研究出基于P
水稻、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以我国黑龙江、湖北和河北等地区大田生长的水稻、小麦为材料,采用nifH基因实时定量PCR、nifH
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主粮之一,其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连年丰收,但市场上却出现了小麦买卖“两难”问题,导致了我国小麦出现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象。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小麦种植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小麦供给侧不能适应需求侧的变化,引起了小麦供求关系的结构性失衡。这就意味着,只要找到导致小麦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便可以解决我国小麦供给侧的适应性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