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艺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在培养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同时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解决当前一些语文教学弊病的一剂良药。到目前为止,比较系统全面地专门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研究还比较少,我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套教材中人文内涵的存在形式,包括显性的版面设计、框架体例及编排方式和隐性的选文体裁及题材。尝试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个维度挖掘教材选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包括情感的、审美的、道德的方方面面。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人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设定要尊重人性,关注人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关注人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健康而又高尚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不断开发、拓展人文性教学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倡导“大语文”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变讲授式教学为商讨、合作、探究式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小组建设,提倡合作学习,这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学生将在合作中学会选择、学会分享、学会自律、学会共处,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构建“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摈弃对文章不胜其详甚至支离破碎的讲解,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以原教材中的课文为依托,确定教学主题,提供相关的系统的阅读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大量课内阅读,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空间教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感悟、主动探究,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改进评价方式,多元化、多样化、育人化的评价方式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以上研究,明确语文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一定要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