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文学期刊中的“文化寻根”诗群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tait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0年代语境下的“文化寻根”诗群,或隐或显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以现代史诗、“新边塞诗派”为寻根先导,在各省挖掘民族文化的实践中,不少地方青年诗作者或自觉加入其中,或不自觉地受其裹挟,后经由编辑有意地引导扶持,各地域性寻根诗群陆续以地方文学刊物为中心聚拢起来,诗坛形成继朦胧诗潮后浩荡的第二浪潮。寻根诗群从萌动、迸发到式微,秉守“传统、现代”的诗学导向,与政治、经济等现实场域有着复杂纠葛。大量诗篇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型实验,但也存在模式化的弊病。本论文以时间为线索,重回文艺现场,揭示“文化寻根”诗群的历史形态,梳理其发展脉络,考察文学期刊运行实践下的寻根诗群在文学史上产生的持续性影响。论文包含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下设四章:第一章:论述“文化寻根”前驳杂的语境,包括开放的文学空间、重要的政治任务,主要分析新诗发展道路问题及其形成的社会影响。以杨炼的现代史诗为主要样本,分析“文化寻根”在初兴起阶段的“传统性”“现代性”特点。第二章:论述1981、1982年间“新边塞诗派”的实践,审视特定属性刊物对民族政策的造势行为。以及考察地方文学刊物向传统文化寻根的初步靠拢,突出《滇池》及三大青年诗人在这一阶段的艺术探索。第三章:论述以“清污”运动和受批评的“雪野诗派”为主要样本,探讨地方文学刊物的发展调整与文化实践,以及新诗与该阶段人道主义话语的互动关系。“传统的、现实的、历史的”成为安全的文艺选择。开拓文学,以高昂的调子响彻西北。第四章:论述1984、1985年地域性寻根诗群快速喷涌至落潮的过程。以各省级刊物与“红土诗派”“百越境界”“东海诗群”“黄河诗派”为主要样本,分析第二浪潮在“创作自由”环境中的运行状况,找寻诗群发展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在1986年走向衰落的各方面原因与后续影响。通过对以上章节的详细梳理、论述,论文最后对“文化寻根”现象做了宏观上的把握和定位,思考了文化在文学发展中的意义,并提出有待思考的新问题。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儒学词是儒家经典文化的精髓,对于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将儒学词进行传播有助于构建中国国际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的临床疗效观察,为OCS切开减压后创面的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群众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协同治理目标的实现与福利多元社会组织的发展,都需要对目前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展开进一步
淮南镇为中晚唐“雄藩”。它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相对稳定,是中央财税的重要来源,故极受重视。所任节度使中不乏牛僧孺、李德裕、段文昌这些身居相位,在中晚唐政治生活中有重要
统计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为了解初中生数据分析能力水平以及不同年级、数学成绩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情况,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数据分析
目的:研究多孔结构体与软组织整合及软组织长入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支持。方法:1.16只体重为2-3公斤的雌雄各半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自体对照的方法,将多孔
本文基于语料库的统计分析,对“赶紧”及其同义词之间的异同以及外国学生习得和偏误的情况进行讨论,并基于上述分析对工具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提出一定建议。在句法功能上,
党内政治生态是指党内主体在不断面对客观制约的政治实践中,为确保党生存并实现其发展目标,能动地营造的一种整体关系。能否营造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事关无产阶级政党能否
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项基本能力。在语言学中体现之一就是将词进行分类。在讨论词类问题期间矛盾比较突出的是分析语的词类归属问题。汉语和所有的分析语一样,一些词可
淋巴瘤(lymphoma)约占全球所有肿瘤的3-4%,是排名第七位的常见肿瘤,是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