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隐喻的翻译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ade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仅是修辞学家研究的重点,也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乃至认知学家的兴趣所在。隐喻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单纯的修辞学领域逐步向其他学科领域的转变。1986年Dan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其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在阐释交际与认知的同时,提供了看待隐喻的新视角。关联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松散的话语”,属于一般话语,不需要特殊的理解能力和程序,它是言语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从而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同其它话语理解一样,隐喻的理解以交际双方的“互明”为前提,追求最佳关联。隐喻作为话语中一般认知和推理能力发展的结果,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可以得以很充分的解释。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不仅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研究,同时也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使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格特(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中。他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语际间的一种阐释性用法,追求最佳关联,即听话人在结合当前语境和自己原有知识的前提下,付出适当的推导努力,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格特还提出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种翻译方法,直接翻译能够保留原文语言特征所提供的引导读者获得交际者本意的“交际线索”,努力在为原文设定的语境中达到与原文完全相似的阐释;间接翻译指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或者说原文的基本意义,而不是要保留原文的语言特征。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都是语际阐释性用法,二者形成了个“连续体”,间接翻译占据了这个连续体的绝大部分,直接翻译只是其中的一端。《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语言和文化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隐喻。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以《宋词》为个案分析,通过对一系列隐喻译文的分析,评析了译文中隐喻的翻译质量,阐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有效的分析给出修改的建议,以更好的再现原文作者的意图。本研究表明,译者在处理《宋词》中的隐喻时,大多采用间接翻译的方法,译者的交际意图是让读者付出一定的推理努力取得足够的认知效果。动态的语境信息在实现译文最佳关联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部分隐喻并未取得最佳关联。
其他文献
角色扮演是交际教学法中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活动。文章论述了角色扮演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角色扮演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角色扮演教学效果的几点建
品质管理活动是借助质量控制的方法,由同一现场的人员,自觉自发地为质量管理组成小组,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以全员参加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
期刊
针对黑龙江省宁安市卧龙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地貌及水土流失特点,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建设思路和总体布局,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恢复
<正>如今,随着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认为,一家公司里有效的战略执行是建立在以下3个基础之上的,即世
为研究不同纤维用量下秸秆纤维网覆盖对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以不同的秸秆纤维用量为因子,设100、300、500 g/m2三个用量水平,以裸土为对照,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用秸秆纤维网覆盖土壤表面能够有效抑制土壤蒸发,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阶段,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秸秆纤维网覆盖对蒸发的抑制作用与秸秆纤维用量密切相关,在相同的秸秆纤维网性状和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秸秆纤维用量越大对蒸发的抑制能力越强;秸
日语中有一类名词经过“抽象化”和“意义的稀薄化”等一系列语用论和意义论方面的变化后,能够在句子中起到语法作用。这样的一类名词被称为“形式名词”。“抽象化”是指该名
近二十年来,中国学者广泛运用亨廷顿的经典政治秩序模型来分析中国政治稳定问题。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化这个议题上,但缺乏对该模型本身的反思。本文则从逻辑和经验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