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分配带来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比城市人口要高很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发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是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问题。目前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是农村低保制度的标准线,补差救助家庭收入人均值低于这一标准的困难人口。2007年《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颁布,导致低保制度惠及的人数逐渐增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与全国经济发展保持着同步增长。农村低保制度不仅在维持农村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文章整体划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单介绍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相关理论。第二部分是璧山区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农村低保标准的界定、农村低保资金的发放和农村低保对象的管理四个方面具体分析璧山区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璧山区农村低保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主要分析了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别从政策执行机制、政策执行者、政策对象、“熟人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着重分析。第四部分是璧山区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改进对策。分别从建立农民的政策需求表达机制、提高政策对象的认知水平、提升执行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基层政府政策执行机制、营造先进的执行文化五个方面来提升璧山区农村低保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