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的一种储层非均质研究方法。储层流动单元是指储集体空间上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三维连续储集体,是储层中最小流体储集和运动单元。 通过对五2西克下组沉积、成岩、储层构造特征和开发动态认真分析研究,在单砂层划分和沉积微相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复合砂体中的单砂体,应用FZI(流动层带指标)对各连通单元及其内部储层质量进行划分和评价,在连通砂体内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井评价模型,为非取芯井各层段流动单元的划分提供有效数据体,研究了该区流动单元的边界条件,认清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并预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和认识: 1、静态储层地质参数与流体动态变化参数综合表征是流动单元研究显著特点,流动单元过程不但受储层非均质性自身条件和流体性质的影响,同时还受开发方式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但储层非均质性是根本。 2、流动单元强调连通体内部渗流特征的差异,在同一流动单元内部,影响流体流动(渗流)的地质因素、流体因素和外部生产措施因素相同,则具有相同的水动力学特征和渗流特征。 3、流动单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流体和储层物性在开发过程中的不断变化,流动单元的层次和类型也在发生变化。 4、应用流动层带指标将五2西克下组油藏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Ⅰ类岩性粗,孔渗好,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发育,孔喉通常呈网络状和稀网格状;Ⅱ类孔渗较好,孔喉结构中等,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仍占主要地位,但孔喉偏细态;Ⅲ类孔渗较差,孔喉结构较差,次生孔隙发育,孔隙呈星点状分布;Ⅳ类物性差,孔喉结构很差,次生孔隙发育。 5、五2西克下组储层中泥岩屏障、胶结屏障和封闭性断层屏障三种渗流屏障均存在,以泥岩渗流屏障为主。 6、四种类型的流动单元清楚地反映出了纵向与横向连通体系和油水运动状态,流动单元的储层质量越好,其水淹越严重,流动单元的储层质量越差,其水淹较弱,平面上,流动单元的分布控制了注入水的流动方向,出现水淹分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