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在十八大报告中也调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经济。但是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怎样让人们在追逐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同时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政府和学者们一直研究的话题,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我国逐步提出相应的生态县并不断规划完善,而非生态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也逐渐增大。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内生态环境较好的霍山生态县和肥东县2009—2013年的经济和生态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大量的数据图表分析,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霍山县与肥东县经济与生态指标波动的趋势,并以近几年经济发展数据和生态环境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霍山县与肥东县的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数据计算处理,并建立霍山县与肥东县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模型。计算安徽省霍山县以及肥东县的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函数值、发展度、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并制作相应的变化趋势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霍山县与肥东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的问题所在,指出各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立足于霍山县和肥东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霍山县和肥东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有:(1)肥东县与霍山县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在不断的发展,加强了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视程度,但依旧存在在建设经济的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研究发现,霍山县作为生态县,但是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处于较低水平,肥东县优于经济优势,以经济优势带动环境的发展,肥东县的整体发展态势好于霍山县的发展态势。(3)通过对比发现,肥东县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优于霍山县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并且肥东县以及霍山县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4)根据主成分分析以及对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测度,结合肥东县以及霍山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建设循环经济;打造生态环境城市,加大环境保护与惩治力度;构建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