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有它得已产生的人文因素的。现代化在褪去了促进文明发展的光环之后,也暴露了它的弊端,人类文明在带给人们无比优越和便捷的物质生活背后,却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创伤,对人类的生存境遇提出了挑战。面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社会竞争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被压抑,甚至被扭曲,精神状态出现了异恙。这种后现代经济和文化状态是生态美学孕育的土壤,而生态学向新领域发展的态势,即它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则给生态美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从个体精神生态的理论背景、精神生态理论的提出及发展、精神生态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建构精神生态的理论。论文的主旨是论述个体精神生态的和谐发展,生态美学研究的视角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认为生态美学应该转而研究个体精神的内在完满与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默契。
其他文献
The type selection of burning equipment for boilers i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sla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statistics method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wind turbine industry in 2010 is presented,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capability,the mainstream products and the main producer
“诗画同一”是宋代重要的审美观和诗学观。这一审美观念产生的背景是时代的变迁、诗画创作规律的演变和士人审美趣味的提升。宋代职业画家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善赋诗作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30CrNiW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30CrNiWV钢热轧板开展了TIG和A-TIG焊接工艺试验,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在300℃左右回火,30C
中国典故文化异彩纷呈,在典故传承基础上形成的典故词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蕴深厚,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不管是从传统的以典故为修辞手法的研究,还是到20世纪後从汉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