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现,并迅速在长江以南地区爆发,严重降低我国水稻产量。然而,目前田间缺乏有效的抗SRBSDV的药剂,并且对已有的抗SRBSDV药剂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SRBSDV外壳蛋白(P10)是病毒传播和感染宿主所需的关键蛋白,是潜在的抗SRBSDV试剂筛选的靶标。研究发现,阿魏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农用活性,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番茄病毒、马铃薯病毒、瓜类病毒和玉米矮花叶病毒等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是潜在的抗SRBSDV药剂。 本研究通过体外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SRBSDV外壳蛋白P10;利用荧光滴定和微量热泳动仪技术研究靶标蛋白SRBSDV P10与抗植物病毒剂的相互作用。以抗病毒剂与SRBSDV P10蛋白的结合力为考查指标,建立了基于SRBSDV P10为靶标的离体药物筛选模型,分析了基于阿魏酸结构骨架的一系列抗病毒化合物与WT-P10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抗植物病毒剂毒氟磷、氨基寡糖、香菇多糖、盐酸吗啉胍和病毒唑与SRBSDV P10蛋白没有相互作用;而宁南霉素(Ningnanmycin,NNM)表现出与SRBSDV P10较强的结合,亲和力KA=6.17×105 M-1,进一步通过SEC研究发现NNM可以破坏SRBSDV P10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而阿魏酸及衍生物对P10存在不同强度的结合力,其中化合物F27和P10的结合力与NNM相当, KA=5.75×105 M?1。基于34个阿魏酸衍生物和SRBSDV P10蛋白的结合力KA值,采用CoMFA和CoMSIA方法进行3D-QSAR分析,得到所构建模型的q2,分别为0.544、0.692均大于0.5,认为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能力。离体荧光滴定及3D-QSAR分析表明:保留阿魏酸的羧基结构以及在R2位置引入空间位阻小的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提高化合物与SRBSDVP10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