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镇人均收入相对低下,特别是老年群体的退休收入低下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城镇人口老龄化时代突然到来了。这种社会现状为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我国老年群体相对贫困背景下出现的城镇老龄化,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背景下,如何提升城镇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质量,提升老年群体的心理幸福指数,有效避免老年群体的心理孤寂无人问津、生活护理缺失、保健服务缺失、老年娱乐缺失,以及城镇老年邻里关系的“以邻为壑”现象,本人特选定城镇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的社会保障模式加以研究。从初步调查看,老年互助养老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我国城镇过去40多年一直严格奉行“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人口生产政策,其结果之一,就是产生大批的“421家庭”,从家庭角度看,一个独生子女或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家庭,在8小时工作之外面对的都是2-4倍的老年群体的心理安抚、生活护理,这种家庭内部赡养模式只能用“力不从心”来形容,特别是在人均收入相对贫困背景下,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保障水平低下背景下,提倡城镇社区的互助养老,普及互助养老模式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创新点,以及本文的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国内城镇社区互助养老探索实践现状,主要介绍描述了青岛、烟台、江苏、北京四城镇社区互助养老实践探索现状,对其共同性的社会保障理论贡献给予了客观评价;对四城镇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探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第三部分为城镇社区互助养老的主要经验,通过网上查阅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重点总结、阐述了四城镇地方政府推动的互助养老经验;第四部分为城镇社区互助养老的普及条件,目的就是通过国内外现阶段的探索经验,提炼在国内城镇社区普及条件,重点从社区互助养老共同价值观、互助养老地方财政支持、互助养老的组织机构设置、互助养老的技能培训、互助养老的公共设施网点完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完善城镇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制度设计建议,主要提出了互助养老的地方政府明确设计规划;社会媒体对老年群体互助的引导模式;社区为单位的互助养老管理科学化,以及互助养老的基本设施建设、社区履行互助养老责任等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