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轻量型聚丙烯网片、重量型聚丙烯网片和聚酯网片在大鼠体内皱缩情况及异物反应以探讨不同类型疝修补网片在体内的变化和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45只,周龄8-10周(8.9±0.9周)体重约280-300g(287±4.5g),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轻量型聚丙烯网片组、重量型聚丙烯网片组和聚酯网片组,每组15只。制作腹壁疝动物模型应用不同网片进行疝修补手术,每组分别于术后1周、4周、12周处死大鼠5只,取标本进行分析。标本做冰冻切片后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采集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统计学差异。使用中位数M(四分位间距QR)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1.1疝修补网片在体内异物反应变化的对比情况1.1.1同一时期各组间异物反应的对比结果1.1.1.1术后1周:炎细胞总数:重量型聚丙烯(512.2±23.8)、轻量型聚丙烯(402.8±11.2)和聚酯(532.7±27.8)三组间炎细胞总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聚酯>重量型聚丙烯>轻量型聚丙烯;巨噬细胞:轻量型聚丙烯(512.2±23.8)与重量型聚丙烯(402.8±11.2)的巨噬细胞总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轻量型聚丙烯(512.2±23.8)与聚酯(320.1±12.7)的巨噬细胞总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重量型聚丙烯(319.5±14.3)和聚酯(320.1±12.7)巨噬细胞总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4);淋巴细胞:重量型聚丙烯(199.3±9.2)、轻量型聚丙烯(150.7±7.7)和聚酯(208.5±10.7)三组间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聚酯>重量型聚丙烯>轻量型聚丙烯。1.1.1.2术后4周:炎细胞总数:重量型聚丙烯(459.4±21.5)、轻量型聚丙烯(354.0±11.2)和聚酯(496.3±27.8)三组之间炎细胞总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聚酯网片>重量型聚丙烯网片>轻量型聚丙烯网片;巨噬细胞:重量型聚丙烯(225.1±14.6)、轻量型聚丙烯(174.7±6.3)和聚酯(248.3±10.9)三组间巨噬细胞总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聚酯>重量型聚丙烯>轻量型聚丙烯;淋巴细胞:轻量型聚丙烯(199.7±13.8)与重量型聚丙烯(230.8±8.0)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轻量型聚丙烯(199.7±13.8)与聚酯(235.2±7.3)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重量型聚丙烯(238.8±8.0)和聚酯(235.2±7.3)之间淋巴细胞总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34)。1.1.1.3术后12周:炎细胞总数:重量型聚丙烯(403.6±18.9)、轻量型聚丙烯(293.8±17.9)和聚酯(440.8±22.3)三组间炎细胞总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聚酯>重量型聚丙烯>轻量型聚丙烯;巨噬细胞:轻量型聚丙烯(156.4±8.2)与重量型聚丙烯(227.2±13.8)巨噬细胞总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轻量型聚丙烯(156.4±8.2)与聚酯(227.1±12.5)巨噬细胞总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重量型聚丙烯(227.2±13.8)和聚酯(227.1±12.5)之间巨噬细胞总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85);淋巴细胞:重量型聚丙烯(165.1±10.1)、轻量型聚丙烯(123.8±6.8)和聚酯(147.2±9.8)三组间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重量型聚丙烯>聚酯>轻量型聚丙烯。1.1.2同种网片在体内不同时期异物反应的对比1.1.2.1轻量型聚丙烯网片在不同时期的炎症反应情况:炎细胞总数:炎细胞总数在1周(402.8±11.2)、4周(354.0±11.2)和12周(293.8±17.9)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1周组>4周组>12周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总数在1周(227.6±9.5)、4周(174.7±6.3)和12周(156.4±8.2)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1周组>4周组>12周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总数在1周(150.7±7.7)、4周(199.7±13.8)及12周(123.8±6.8)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4周组>1周组>12周组。1.1.2.2重量型聚丙烯网片在不同时期的炎症反应情况:细胞总数:炎细胞总数在1周(512.2±23.8)、4周(459.4±21.5)及12周(403.6±18.9)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1周组>4周组>12周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总数在1周(319.5±14.3)时分别与4周(225.1±14.6)和12周(227.2±13.8)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1周组>4周组、12周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总数在1周(199.3±9.2)、4周(238.8±8.0)及12周(165.1±10.1)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4周组>1周>12周。1.12.3聚酯网片在不同时期的炎症反应情况:炎细胞总数:炎细胞总数在1周(532.7±27.8)、4周(496.3±27.8)及12周(440.8±22.3)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1周组>4周组>12周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总数在1周(320.1±12.7)、4周(248.3±10.9)及12周(227.1±12.5)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1周组>4周组>12周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总数在1周(208.5±10.7)、4周(235.2±7.3)及12周(147.2±9.8)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4周组>1周组>12周组。1.2疝修补网片在体内皱缩情况的对比结果1.2.1同种网片在体内不同时间的皱缩率情况的变化皱缩率=[(原面积-现面积)/原面积]×100%1.2.1.1重量型聚丙烯网片在1周时皱缩率无统计学意义[(0.7±0.2)%;P1周=0.056],而在4周[(4.0±0.3)%,]和12周[(14.8±2.2)%,]时有统计学意义,P4周=0.000,P12周=0.000。1.2.1.2轻量型聚丙烯网片在1周时皱缩率无统计学意义[(0.2±0.2)%;P1周=0.099],而在4周[(3.0±0.6)%]和12周[(5.7±1.6)%]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4周=0.000,P12周=0.001。1.2.1.3聚酯网片在1周时皱缩率无统计学意义[(1.3±1.3)%;P1周=0.084],而在4周[(3.2±0.5)%]和12周[(6.4±0.7)%]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4周=0.000,P12周=0.000)。1.2.2不同网片在体内相同时间的皱缩率的变化1.2.2.1在1周时,重量型聚丙烯[(0.7±0.2)%]、轻量型聚丙烯[(0.2±0.2)%]和聚酯[(1.3±1.3)%]三种修补网片的皱缩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2)。1.2.2.2在4周时,重量型聚丙烯网片皱缩率[(4.0±0.3)%]与轻量型聚丙烯网片皱缩率[(3.0±0.6)%]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同时重量型聚丙烯网片皱缩率[(4.0±0.3)%]与聚酯网片皱缩率[(3.2±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4),轻量型聚丙烯网片[(3.0±0.6)%]与聚酯网片[(3.2±0.5)%]的皱缩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29。1.2.2.3在12周时,重量型聚丙烯网片[(14.8±2.2)%]与轻量型聚丙烯网片[(5.7±1.6)%]的皱缩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重量型聚丙烯网片[(14.8±2.2)%]与聚酯网片[(6.4±0.7)%]的皱缩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而轻量型聚丙烯网片[(5.7±1.6)%]与聚酯网片[(6.4±0.7)%]的皱缩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1。结论:1聚酯网片所引起的异物反应最严重,重量型聚丙烯网片次之,轻量型聚丙烯网片最轻。2在网片皱缩方面,实验所用的三种网片在4周时均出现明显的皱缩,12周时更为严重。重量型聚丙烯网片皱缩情况最严重,聚酯网片次之,轻量型网片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