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血制备血红素多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铁性贫血是当今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服用补铁剂可以缓解缺铁性贫血症状,但通常使用的非血红素铁的补铁剂生物利用率低,摄入后有一定副作用。而血红素铁是一种生物态铁,可被人体直接吸收,生物利用率高,是非血红素铁的2-3倍,且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目前,利用动物血液提取血红素多采用有机溶剂法,制得的血红素一般都是羟高铁血红素或氯高铁血红素,但有机溶剂残留易造成健康隐患。若利用蛋白酶水解动物血液,则不需使用有机溶剂,是比较安全的方法。近来的研究表明,血红蛋白水解后的多肽能保持血红素在较宽范围内的溶解性,因此利用酶解猪血红蛋白制备富含血红素多肽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本研究选择商业蛋白酶水解猪血红蛋白,采用超滤的方法对水解产物进行浓缩分离,制得富含血红素的多肽混合营养物产品,并在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为猪血乃至动物血液的利用探索一些新的理论。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建立了以几种商业蛋白酶酶解猪血红蛋白的工艺,以获得富血红素多肽为试验目的,采用正交试验选出了酶解猪血红蛋白的最佳酶、底物浓度、水解时间、酶浓度,用单酶水解猪血红蛋白的最佳工艺是:选用中性蛋白酶或碱性蛋白酶,底物浓度采用10%,酶浓度6000U/g,水解时间10h适合酶解血红蛋白制备富含血红素和多肽的混合营养物。2.采用复合酶水解猪血红蛋白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猪血红蛋白的水解效果,用正交试验考察了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加酶比例、复合酶水解的共同pH、底物浓度以及复合酶水解的共同温度,以血红素、氨基氮和总氮为指标,优化了复合酶水解的最佳工艺:选择8%作为最佳底物浓度,温度均以55℃为最佳水平,各pH都可以作为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酶解pH,在pH8.0时效果更佳。加酶比例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取5:5。3.建立了蛋白酶水解猪血红蛋白的水解液的后序产物浓缩分离方法,通过蛋白质电泳初步确定水解液中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范围,再根据超滤膜的选择原则选择合适孔径的超滤膜对目标产物进行浓缩,结果表明采用3kD孔径的中空纤维膜可获得较好的浓缩效果,可制备含量较高的富含血红素肽的混合营养物。产物经冷冻干燥后可得蛋白质多肽含量91%,血红素含量2.9%的混合营养物。4.建立了利用猪血红蛋白制备的血红素多肽的混合营养物进行牛奶的铁强化工艺,结果表明血红素多肽能够很好地保持牛奶的原有性质,稳定性较好,而且消除了血红蛋白原有的血腥味,既能提供生物利用率高的血红素铁,又提供了人体可直接吸收利用的蛋白质多肽。以巧克力香精作为铁强化牛奶的香味物质,很好地避免了因添加了血红素而引起的牛奶本身颜色改变问题,为以后将其进一步应用在酱油、果冻等食品中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色彩作为服装设计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已经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了。在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下,众多品牌商们将目光投向色彩营销,它将成为解决服装销售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中国海员已不仅工作于国内船舶,而且进入了国际海运市场。我国航海院校的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将从事外派工作,在新的世纪,我国航海类专业学生将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在开发规模、开发水平、技术创新和设备制造等方面与发达国存在着哪些差距?如何缩短这些差距?只有找出差距,才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合光伏电池常用的等效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得到光伏电池的P-U曲线,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光伏电池模型
<正>俯首于祥泰之州,风雨砥砺四十余载的扬子江药业,在自身的发展历史长河里,于时代浪潮中历经千锤百炼,成为民族医药工业的领军者。究其根本,离不开自身过硬的药品质量。美
流行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在网络上风靡一时,受到众多网民的追捧,同时跟踪效仿出现一系列类似的表达,形成这一特殊的表达习惯(V的不是A,是B)。我们将从构式语法角度研究,发现它
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汉字难教难学的问题存在已久,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本文试图从汉字特点、学习者认知角度以及对外汉字教学角度出发,对《汉语国际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pH土壤处理研究土壤pH对烤烟氮代谢相关指标及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生育前期,土壤pH在5.5~7.5时,烟株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最
《醒世姻缘传》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文献。有关《醒世姻缘传》时间副词的研究,成果有限,且缺少建立在全面调查基础上的系统研究。本文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将其几乎全部课程资料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互联网用户免费使用,随后耶鲁、哈佛等大学也加入其中。他们共同组成了国际开放课件联盟,并最终发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