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孔子的礼学思想,以为孔子言礼,有本有文,故分别论证礼之形上天道义,中心德性义,以及形下文制义,分类研究孔子之礼。礼含三义,一为天地万物固有之理,宇宙生成秩序与总体规则;一为中心之德,乃人内心固有,天命于性,为诸德之统归,孔子归宗于仁而说之;一为人伦秩序,品节制度,礼仪文章,行为规范,动作仪节,器物风俗等凡圣王制作,显迹于文者,虽言三义,其实一礼。然固有根本,形上之天道,中心之情义,实为形下礼文的总体根源与内在依据。本文第一章首先区分了“礼之本”与“礼之文”,然后用大量文献论证礼之三义,认为礼实有天道义,德性义,文制义,论述了宇宙万物之中自有礼之理,人之内心亦固有礼,所谓礼自中出,非由外烁。同时也论述了礼之三义的具体内涵,“道体义之礼”,所谓天地之大经大法,宇宙固有之法则;“德性义之礼”,所谓仁义,诚敬,忠信,中和等诸德之统归,而实高于诸德,统而言之,曰仁。“文制义之礼”,所谓大凡礼理之显相于迹,礼义之发作于文者皆是也。本文第二章论述了礼的特质以及与道关系,探讨了仁与礼的关系,而归结为仁礼一体,并且以三年之丧,探讨与心性情之关联,最后重点论述了礼文之作的形上根源与内在依据,礼出于天,效法天地以成文,礼始于情,本人情而作,而终以养人为本。本文第三章探讨的是方法论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天人合一,本末一体,道器不离的思想方法,归结了礼非独文章制度之谓,亦非独形上之道与中心之德之谓,而实合本质与形式,合上下之道器,合内外之情文而言之,乃所谓礼也。本文第四章阐明孔子论礼的重要意义,即在于归本于内心,以仁充扩礼之生命,仁礼一体的架构,使礼获得生生不息的内在源泉。又论述了礼之三义的意义,认为不言天道义之礼,则礼失其形上之根源,而无所依照;不言德性义之礼,则礼失其内在之感通,而无真实之情。不言形下之礼文,则礼与理无异。最后以孟荀为代表,探讨了其承孔子之礼的不同内涵,从不同维度展开,一性于礼,一取于礼;一大明礼之中心德性义,以为礼乃内心固有,四端之一;一大明礼之文章制度义,以为礼乃安上治民,移风易俗之根本,二者从不同角度实现了礼之三义的完善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