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作为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种复杂的适应性组织,其通过更新和重塑在人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变化。当人体骨骼受到内部和外部刺激,例如遗传信息、营养、激素和运动,骨皮质和骨小梁会与环境中的力的作用构成动态的互动关系,外力作用会激发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从而实现骨改建,以避免因外力作用造成的变形而产生的骨骼的破裂。人骨考古研究通过对骨骼遗存的观测来复原古人生前的生活状况,其形态必定会对个体生前的行为模式有所反映。本文从身高体质量复原、附着点研究和退行性关节病三个方面重建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先民的行为模式,了解焦家先民在生业经济、资源获取策略、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信息。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章:第—章: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理念—生物考古学,总结生物考古学在北美产生和发展历程,总结国内关于人类骨骼遗存的研究历史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焦家遗址简介和遗址内部性别、年龄鉴定结果。通过简介目前焦家遗址的研究现状,了解焦家遗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对焦家遗址内部居民进行性别、年龄鉴定,并对结果进行讨论。第三章:体型的复原与研究。主要包括身高和体质量两方面。将所得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探讨了生业经济变化对身高的影响化及个体间体型差异情况。第四章:肌肉、韧带起止点研究。运用哥英布拉法对焦家遗址居民身体6处主要的附着点观察和记录,并对所得数据遗址内部分析。第五章:退行性关节研究。主要包括脊椎退行性关节病和骨性关节炎两方面。通过观察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居民身体各部位的退行性关节病的患病程度和患病率,探讨不同部位以及遗址内部退行性关节病的患病情况。第六章:结语。梳理和总结全文主要的研究结果,反思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做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