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新知识群体及其特点研究——以1860-1875年间新知识群体为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是西强中弱。即西方社会在诸多方面远远领先于中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证明向西方学习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而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正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这些杰出人物必然要了解、掌握西方知识。相对于中国当时旧有的知识来说,这些知识都是先进的,都是新的,所以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可被统称为近代新知识群体。 本文通过对1860-1875年间新知识群体的抽样分析,发现该时期新知识群体的地域分布极其不均,东南沿海省份所占比例极高。 再通过对1860-1875年间新知识群体个案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接触西方文明是当时成为新知识群体的必要条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东南沿海地区较其他地区有更多接触西方文明的机会,从而造成了新知识群体地域上的分布不均。
其他文献
目的:克隆滇重楼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QS)基因(PpSQS),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PpSQS的cD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
中国国家社会党渊源于清末梁启超等立宪党人成立的政治团体,继承了北洋时代研究系的余绪,由张君劢、张东荪等人在1932年共同发起成立。国家社会党在北方发行《再生》杂志,在
艺术是文化领域里一颗灿烂夺目的瑰宝,她以表演或观赏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对自由的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段乱世,这一时期的艺术文化就在这艰难的境地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