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有效供给社区公共产品,需要以居民社区公共产品需要为导向,构建多主体供给秩序,需要政府制度创新,也需要多个供给主体根据社区公共产品的属性和特点采用多种供给机制。社会建设、社区建设、公共产品供给有着内在联系。和谐社会建设经由公共产品供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公共产品供求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公共产品供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为个人收入增加导致公共产品需要增长,公共产品需要和消费的包容性使其成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活方式。公共产品增长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均衡性公共产品供给适应了社会利益群体分化的要求,公共产品供给与政府职能着力点转变互为因果。现实中,通过供给公共产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是基本共识。社会建设经由社区建设。我国社会问题社区化是社会建设经由社区建设的现实依据,选择社会建设经由社区建设这一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总结工业化社会实践经验的结果,并内源于现代国家社会功能性结构合理分化,形成国家、市场、社区的分工与合作。国家衔接纯公共产品需要与供给,市场衔接私人产品需要与供给,社区衔接准公共产品需要与供给。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进程同步,人们对社区建设地位及工作重点的认识不断升华,和谐社区建设经由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已逐步成为自觉的实践。把握居民社区公共产品需要是有效供给的起点,也是构建以需要为导向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社区居民公共产品需要的总体状况是社区公共产品已经成为社区居民最主要的需求。社区居民公共产品需要具有综合性:一部分人基本生活需要强烈;安全是居民的基本需要;继续改善社区环境是居民很重要的需求;完善社区公共设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际关系是居民的迫切需要;拓宽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渠道,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居民现实需要。目前我国利益群体分化,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低收入社区、中等收入社区、高收入社区的分化初步显现,而且社区阶层化趋势在所难免。不同利益群体的社区公共产品需要有差异性: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追求自我实现是富裕群体的主要需要,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是低收入群体首要需求;老年人最需要交往、医疗保障和安全,在职人员需要安全宁静的社区环境,青少年希望有更多的设施以开展课外活动。不同类型社区既有共同的需要,也有不同的需要。共同需要包括提高受教育水平,消除噪音污染,参加社会保险,改善社区环境,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低收入社区最迫切需要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而高收入社区最迫切需要配备公交车站、购物场所以及便民利民生活设施。细分社区公共产品衔接社区公共产品供求。细分社区公共产品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社区公共产品的内涵、外延、特点及其具体内容。细分社区公共产品可依据多重标准:依据受益对象分为社区福利产品、便民利民产品;依据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具体情况分为收费物品、共用资源、集体产品;依据技术属性可分为资金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依据供给主体数量分为垄断性产品、非垄断性产品;依据社区对公共产品是否拥有“独占使用权”分为独占性社区公共产品、共用性社区公共产品;依据不同供给主体及其职责,分为法定的执法主体和行政部门供给的产品,各类公营事业单位供给的产品,物业管理公司供给的产品,社区居民供给的邻里产品,社区组织供给的产品。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是社区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等。有效供给社区公共产品,应建立多主体秩序,即利益相关者通过有序合作,共同供给社区公共产品。多主体秩序的实质是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不应由政府单一主导,而应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多维网络。目前,我国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关系不顺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父子关系”,社区居委会“多重代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主仆颠倒”。多主体秩序内源于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三个类型化角色(消费者、供应者、生产者)的分开、连结与合作生产。长期以来,我国基层政府集供应与生产于一身,政府供给社区公共产品时应主要定位于供应者,而不是生产者。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及其实施,证明了政府更好地履行供应者职责,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多元利益表达机制,协商确定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标准,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制定规则,实施目标管理,选择供给机制及生产者等。有效供给社区公共产品,要求供给主体采用多样化供给机制。供给机制是指消费者、供应者、生产者在公共产品供应以及生产环节的有机组合方式。采用多种机制供给社区公共产品已成为共识,其背后潜藏着政府职能民营化的治理理念,而公共产品供给民营化确实能提高供给效率。目前,我国过多社区公共产品采用单一的行政机制供给,某些社区公共产品供给过度市场化。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多种多样,主要有行政机制、准市场机制、志愿机制、自治机制等。不同的社区公共产品由供给主体单独运用某一种机制或复合运用多种机制来供给。政府可采用行政机制供给规制产品(行政管理和执法事务)。政府和公营事业部门可采用准市场机制供给大量的可收费产品(如水电气供给)。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等可联合起来,采用志愿机制供给弱势群体救助、保洁绿化、安全巡逻、医疗保健、社区教育等产品。社区组织供给社区公共产品和社区居民供给邻里产品主要采用自治机制,兴趣小组、门栋自治、居民互助小组等居民草根组织是运用自治机制的典范。养老服务具有综合性,现实中各个供给主体复合运用多种供给机制共同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