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GPS双模授时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电力系统覆盖范围广,各种系统和自动化装置如调度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事件顺序记录装置、远动装置、计算机数据交换网等都要求严格的时间同步。目前应用于我国电网中的时间同步技术主要是基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卫星授时,对于电力系统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分布式网络采用GPS作为授时基准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从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出发,本文根据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规范,对基于北斗/GPS双模授时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卫星双模授时技术的原理,并对北斗和GPS系统的授时精度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测试数据,验证了北斗和GPS系统的时钟用作电力系统和自动化装置时间同步源的可行性。接着,本文利用北斗接收机、GPS接收机和外部IRIG-B码作为系统的外同步信号,互为热备用。采用多同步源自适应同步技术,保证了北斗/GPS双模同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然后,本文采用了基于数字移相技术的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和PI控制算法,完成了本地晶振的频率校准。通过对IRIG-B码编码方式的研究,完成了IRIG-B码的解码与编码。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可满足IEEE STD 1344-1995标准的IRIG-B (DC)码、时间报文(RS-232)、SNTP网络授时、光纤和告警等多种信息的输出接口。研制的北斗/GPS双模同步系统已经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实验室”和“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的检验,表明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1μs,守时精度优于1μs/min,符合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电磁环网是电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的电网构架,在电力系统中,当高一电压等级线路网络尚未成熟时,为获得较大传输功率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得不形成高低压线路并联运行
随着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高速增长,天然气管道系统变得日趋庞大和复杂化,对管道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调度运行管理、管输工况分析难度增大。管道仿真
视频图像序列中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视频分析方法,通过自动处理和分析视频中的各帧图像,从而对其中的运动目标进行检
本论文是在2009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基于空气、冰与水的物理特性差异检测方法在冰水情信息全天候自动监测领域的应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091402110004)”和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交通、水利水电与矿山等领域正在或即将修建大量的隧道(洞)等地下工程,随着重大交通与水电工程向西部山区转移以及矿山采掘深度的
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e)是指人的机体没有明确的疾病,但活力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它既能向健康状态
非接触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 System)即ICPT系统,是利用交变的电磁场的感应耦合实现对移动设备无线和灵活供电的一种新型电能传输技术。与传统的电能传输技术相比具有更加灵活、方便、可靠、安全,所以有更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目前对于ICPT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够深入和全面,尤其是在如何提高系统传输电能的能效特性(系统的
本论文研究旋转机械常见故障及其特征提取方法,分析各种特征提取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及优缺点。论文着重研究用于旋转机械启停机阶段非平稳信号分析的阶次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阐述阶次分析在克服“频率模糊”方面的突出效果。论文针对高速线材同步齿轮箱研制出一套具有实用功能的故障诊断系统。系统由硬件模块实现信号调理、共振解调及数据采集,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信号调理仪器,由软件编程实现信号的存储
车辆检测与车牌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了车辆检测与车牌识别问题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车辆检测和车牌识别的性能。本文的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协同估计、多机器人合作控制、无人飞行器编队控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当前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一致性问题是多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