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467例7周岁以下语前聋患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听觉言语康复能力,了解在河北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筛查标准下,人工耳蜗植入对于该部分聋儿听觉及言语康复能力的确切帮助情况,同时对影响听觉及言语康复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其术后开展有效的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方法:对河北省2013年至2015年人工耳蜗救助项目467例7周岁以下语前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基本情况,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及术后1年听觉言语评估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率、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通过两相关样本的秩和检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对河北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聋儿术后听觉能力(平均最大言语识别率)及言语能力(语言年龄)评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采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河北省人工耳蜗术后聋儿467例,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分组中,男性258例,占55%;女性209例,占45%。年龄分组中,小于等于3岁聋儿146例(最小年龄1岁2个月),占31%;4至7岁聋儿288例,占69%。助听器配戴时间分组中,小于等于6个月助听器配戴时间139例,占30%;大于6个月助听器配戴时间328例,占70%。人工耳蜗植入产品分组中,奥地利植入产品162例,占35%;美国植入产品103例,占22%;澳大利亚植入产品202例,占43%。术后康复模式分组中,机构康复318例,占68%;家庭康复149例,占32%。2.河北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聋儿术前听觉能力(平均最大言语识别率)康复一级(最适)0人,占0%;康复二级(较适)2人,占0.5%;康复三级(适合)6人,占1.3%;康复四级(看话)74人,占15.8%;未达到定级标准385人,占82.4%。术后听觉能力(平均最大言语识别率)康复一级(最适)155人,占33.2%;康复二级(较适)97人,占20.8%;康复三级(适合)60人,占12.8%;康复四级(看话)91人,占19.5%;未达到定级标准4人,占13.7%。根据公式计算,平均听觉能力(平均最大言语识别率)术前为24.3%,术后达到74.5%,术后较术前听觉能力(平均最大言语识别率)明显提高。3.河北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聋儿术前言语能力(语言年龄)(1岁)100人,占21.4%;语言年龄(2岁)66人,占14.1%;语言年龄(3岁)66人,占14.1%;语言年龄(4岁)11人,占2.4%;未达到定级标准224人,占48%。术后言语能力(语言年龄)(1岁)6人,占16.3%;语言年龄(2岁)148人,占31.7%;语言年龄(3岁)157人,占33.6%;语言年龄(4岁)32人,占6.9%;未定级54人,占11.5%,根据公式计算平均言语能力(语言年龄)术前为1.2岁,术后达到2.5岁,术后较术前言语能力(语言年龄)明显提高。4.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助听器配戴时间、植入年龄、康复模式可能是河北省人工耳蜗术后聋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1.河北省人工耳蜗植入聋儿术后1年的听觉及言语康复能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河北省人工耳蜗植入聋儿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可能包括助听器配戴时间、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和康复模式。3.建议重度语前聋患儿术前尽早配戴助听器,符合植入条件的聋儿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术后康复模式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