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超声对兔激素性高眼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6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强度超声对兔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低强度超声降低兔激素性高眼压的机制。 方法: 将 8 周龄的新西兰大白兔 30 只分为实验组(25 只)和正常对照组(5 只)。实验组用 1%地塞米松建立高眼压兔眼模型后随机分为 3 组。各组右眼为处理眼,分别用 0.25W/cm2(A 组)、0.50 W/cm2(B 组)、0.75 W/cm2(C 组)超声直接接触法治疗,每次 5 分钟;左眼为自身对照作假照射。连续治疗 5 天后观察眼压变化,采用 HE 染色观察兔眼小梁网组织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免疫组化(SP法)及图像分析观察小梁外基质 LM、FN、collagenⅠ的变化。 结果:1%地塞米松液滴眼能成功诱导幼兔获得激素性高眼压模型,造模成功率为 96.00%。实验 B、C 组中处理眼与未处理眼眼压比较,眼压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 B、C 组之间眼压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HE 染色发现,未处理组小梁网组织有异常胶原堆积,小梁板层增厚,细胞核增大,超声处理后小梁胶原束呈细长成束状排列,间隙较为处理组明显增大。透射电镜下正常小梁内皮细胞中含有发育良好的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未处理眼小梁弹力纤维网之间的空隙被细微原纤维物质充满,小梁内皮细胞呈激活状态,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常染色质增多,高尔基体丰富,溶酶体膜结构增厚。处理后的小梁弹力纤维网空隙内的细微原纤维物质密度减低,膜性细胞器比例趋于正常。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 B、C 组胶原 I、层粘连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次声是频率在0.0001~20Hz之间的机械振动波,人耳一般听不到,它在本质上与超声、可听声一样,具有作用距离远、穿透力强等特性。自1966年法国人加夫洛(Gavreau)提出次声的性质及其生物学作用以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和工业的现代化,人们已经认识到次声广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次声对人体的损伤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及科研机构的重视并相继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
目的:由于近年来NICU的建立以及医护质量的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儿以及早产儿的死亡率已稳步下降,但是存活者损伤的比例也在增加。由于这些高危儿自身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
  本研究旨在研究原花青素通过影响上述4种基因来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为早期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依据,并以基因为靶点的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用MTT比色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