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BCG-CpG-DNA的免疫毒性作用,为BCG-CpG-DNA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异常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28天毒性试验初步观察BCG-CpG-DNA毒性;并通过计算免疫器官脏器系数,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细胞因子释放(Elospot法)、T细胞亚群变化(免疫荧光法)、NK细胞杀伤活性(LDH法),外周血抗双链DNA自身抗体水平(Elisa法),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进一步观察BCG-CpG-DNA重复给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1)异常毒性试验:实验期间,所有动物一般行为活动、外观体征、进食和饮水活动等均正常;所有动物全部健康存活;动物均有体重增加;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均无异常。(2)急性毒性试验:实验期间,所有动物一般行为活动、外观体征、进食和饮水活动等均正常;所有动物全部健康存活;动物均有体重增加;大体解剖,脏器无病变,各组脾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3)28天毒性试验:①外观体征、体重观察:在给药期间及恢复期,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均活动正常,进食敏捷、毛贴身有光泽,粪便正常;动物体重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液学指标:4次检测结果表明,BCG-CpG-DNA主要影响小鼠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相应的百分比,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③血生化学指标:4次检测结果表明,BCG-CpG-DNA对小鼠外周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④大体解剖与脏器系数:大体解剖观察,各组动物的主要器官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免疫中期即免疫后10天,BCG-CpG-DNA中、高剂量组脾脏重量系数高于溶剂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0.05);免疫末期即末次免疫后3天,BCG-CpG-DNA低、中、高剂量组脾脏重量系数高于溶剂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9,0.007,0.007);恢复期即免后21天,BCG-CpG-DNA低、中、高剂量组脾脏重量系数、肝重系数、胸腺重系数和肾脏重系数,各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局部刺激反应:在给药期间及恢复期,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给药部位表观无异常反应,大体解剖后,给药部位也无异常反应。(4)免疫功能检测:BCG-CpG-DNA重复给药,剂量分别达到0.7mg、1.75mg和3.5mg,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有:增强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中、高剂量组CD3+T细胞含量;提高体内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数二者的比例;增强NK细胞杀伤能力,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经过三周恢复期,变化的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BCG-CpG-DNA在异常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28天毒性试验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BCG-CpG-DNA重复给药累计达0.7mg、1.75mg和3.5mg的情况下,小鼠表现为免疫功能增强,但对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无不良影响,无免疫毒性作用,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