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1],中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人数近5万,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癌前病变到出现早期癌、浸润癌是一个持续进展的过程,需10-15年时间[2]。因此,宫颈癌筛查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宫颈癌的筛查方法有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及二者联合筛查。本研究旨在探讨TCT、HPV检测及二者联合筛查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筛查价值。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TCT及HPV检测的患者9756例,排除伴有急性生殖道炎症、宫颈锥切、子宫切除病史及盆腔放射治疗病史的患者,选取其中1025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9-84岁,知情同意。2.研究方法2.1 TCT检查受检者三天内禁止性生活、阴道冲洗及阴道内用药。检查者将液基细胞采集专用毛刷置入宫颈内,于宫颈鳞柱状交界部位同一方向旋转5圈,立即放入细胞保存液中漂洗。应用新柏氏全自动细胞制片机制片。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2006):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NILM);细胞学异常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和腺癌。结果判断标准:TCT检查结果为NILM判定为阴性结果,其余均判定为阳性结果。2.2 HPV检测检查者用棉签拭去宫颈及宫颈周围的粘液,将取样器置入宫颈外口1-1.5cm,顺时针方向旋转3圈,将收集的标本及取样器保存于专用试管中。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方法,可检测l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型13种高危型HPV。结果判断标准:标本中HPV-DNA的负荷量≥1.0ng/L为阳性结果。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组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组织病理学诊断正常或炎症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与LSIL、HSIL及CC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11.77,P=0.0000)。2.TCT检查结果级别越高,筛查假阴性率越低,各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 P=0.0117)。随着TCT检查结果级别的升高,组织病理学级别升高(χ2趋势=691.22,P=0.0000)。3.TCT检查联合HPV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独TCT检查或HPV检测。结论:1.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有关,TCT检查结果级别越高,筛查假阴性率越低,需予以足够重视。2.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提前。3.TCT联合HPV筛查能降低宫颈癌筛查的假阴性率,是最为理想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