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构建核心种质的技术方法入手,建立苎麻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程序,初步构建苎麻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并在分子水平对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为苎麻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1、苎麻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研究:利用国家种质长沙苎麻圃的790份苎麻种质资源,在已有的25个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不同聚类方法、不同抽样方法、不同遗传距离构建苎麻核心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6个指标评价不同结合方式(聚类方法、抽样方法、遗传距离)构建核心种质的优劣。结果表明,不同的取样方法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影响不同,优先取样+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方法能使质量性状品系间的差异达到最大化,而优先取样+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方法能使数量性状品系间的差异达到最大化。用优先取样+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方法取样时,采用最短距离法和重心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最好,用优先取样+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则是构建苎麻核心种质的最佳聚类方法。苎麻核心种质构建与质量性状的不同遗传距离无关,但数量性状以欧氏距离最佳。2、初步构建苎麻种质资源核心种质:采取优先取样+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方法,在20%的抽样水平下,构建了158份苎麻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核心种质的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值、数量性状方差差异百分率、变异系数变化率均高于原种质,极差符合率100%;质量性状的性状频率分布与原种质有差异的性状为12.5%;原种质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基本上在核心种质中得到保留。3、苎麻EST-SSR引物的开发及利用:SSR重复次数的变异引起位点长度的变化,是产生SSR多态性的主要原因。本试验设计的76对引物的SSR重复次数在3-44之间。重复4次所占比例最高,占所检测的SSR的30%;重复3次和重复18次次之,均占检测SSR的17.1%。重复基元长度变化是EST-SSR位点多态性的主要表现形式,苎麻EST-SSR重复基元长度变化区间在12-44之间,其中,重复基元长度主要为12bp和18bp,这两种基元长度占所检测SSR总数的68.4%。4、苎麻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利用76对EST-SSR引物,对62份苎麻种质DNA进行扩增,其中70对引物进行了有效扩增,50对引物具有多态性,27对引物扩增出了清晰条带。利用筛选出的27对SSR引物对158份苎麻核心种质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6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集中在80-200bp之间。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37条条带。对158份苎麻核心种质进行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其相似系数在0.27至0.90之间,平均相似系数0.61。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把158份核心种质资源分为10类。采用19个田间性状,通过卡方距离和最短距离法对158份核心种质进行聚类分析,与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田间性状的聚类结果与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有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