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辐射源信号指纹特征提取及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Radar Emitter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是现代电子侦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旨在根据附加在信号上的反映个体差异的指纹特征,识别发射该信号的特定雷达辐射源个体。随着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以及电子侦察技术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升级,雷达辐射源信号波形变化复杂、参数多变快变、特征更加隐蔽,给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本文以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中的关键技术为重点,研究了信号指纹特征提取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所提识别方案的良好性能进行了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如下:首先,本文充分调研了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调制及指纹特征的相关研究。给出了指纹特征的定义,分析了雷达辐射源信号的有意调制和无意调制,并对信号的无意调制进行了仿真研究。详细阐述了指纹特征的主要产生来源及特点,并对在实际环境下提取每一来源指纹特征的可行性做了全面的分析。其次,本文研究了雷达辐射源信号指纹特征提取方法,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算法进行 了改进,降低了指纹特征提取过程的计算复杂度。通过设计简单有效的特征公式,提取信号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时频谱和双谱特征,构建信号多域指纹特征集。分析了所提特征,可视化结果表明,所提特征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反映不同雷达辐射源个体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雷达辐射源个体信号,最优识别准确率达96.44%,较对比方法提升了 10%以上。最后,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在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为了增强网络提取信号指纹特征的能力,提高识别精度,减少识别耗时,对所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卷积神经网络对雷达辐射源个体信号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9.56%,并且每个信号的平均识别耗时仅约0.1s,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自适应性,为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为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希望通过修好覆盖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信息高速公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在此背景下,对“信息进村入户”的载体“益农信息社”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必要性和及时性。目前,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正在整省推进示范过程中,国内针对益农信息社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农业大省黑龙
改革,是时代的最强音。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自身过硬不仅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监察机关提出的要求,更是监察干部队伍执纪执法的底气和硬气所在。国家深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行进中,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的纪检监察机关当属位高权重,为防止监察体制改革过犹不及,预防权力寻租与过剩陷入腐败的历史周期律,必然需要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近年来随着博客、微博、facebook、twitter等网络自媒体的飞速发展,Web上每秒钟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在Web信息的种类、数量、实时性都呈指数增长的今天,信息由最初的匮乏状态转换成了过载状态,信息过滤便显得尤为重要,推荐系统也随之诞生,其中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推荐系统应用得尤为广泛。但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仅仅利用简单的统计规则无法准确的捕捉用户与项目之间的关系,没有解决原始矩阵稀疏性问题。导
随着可再生能源、储能装置、多元柔性负荷的大量接入,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配电系统中采集到了大量运行数据。为对配电网的运行态势进行评估和预测,实现对配电网的主动管理,本文基于智能终端的监测数据对配电网的运行态势感知进行了研究。配网态势感知是掌握配电网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认知、理解影响主动配电网运行的多种因素,预测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态势。智能配电
人脸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智能安防、机器人视觉、娱乐美颜等领域均离不开人脸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计算资源有限的硬件平台或嵌入式平台上进行人脸检测任务,而传统的人脸检测算法虽然在检测精度方面得到了提高,却忽略了检测实时性,存在网络模型尺寸较大、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无法满足移植到低功耗硬件平台或嵌入式平台上的要求,因此,研究高精度、轻量、实时运
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在全球变暖与密集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湖泊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卫星遥感能够为地表研究提供客观、大范围、长时序的数据集,其中Landsat系列卫星自1972年发射起,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连续观测,在追溯内陆湖泊水环境历史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由于水的高吸收、低反射特性,使得在将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于水环境研究时,必须尽可能地去除大气信号。但是La
本文研究了三类具有阶段结构和Holling Ⅲ类捕食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本文对具有阶段结构和Holling Ⅲ类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该类系统持久生存和周期解稳定的充分条件,最终可由数值模拟验证部分结论的正确性.第一章,主要介绍具有Holling Ⅲ类功能反应、扩散、脉冲和时滞的阶段结构的生态系统的研究背景、现状及所需的预备知识.第二章,研究了一类具有阶段结构和时滞的Holling Ⅲ类捕食系
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路众多、系统复杂,目前我国配电网存在网架构造不合理、整体联络能力较差和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配电网自动化不仅能够使整个电网系统稳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意愿。投票是进行集体决策的一种方法,它是表示民主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大多数电子投票方案都
2014年我国新颁布的CAS41中提出了结构化主体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确定其控制方时没有将表决权或类似权利作为决定因素而设计的主体”。目前国内对于结构化主体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结构化主体的设立与并表情况,并试图分析其中原因。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在设立结构化主体的动因包括企业财务报告披露、避税以及融资需求这三个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