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经历了从萌芽到迅猛发展的过程。从多年来的实践结果看,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新思想、新技术的传播者,农民增收创收的带领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这种“空降”式的大学生村官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大学生到农村后工作对口问题,与农民的接触、情感沟通问题,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农村建设服务问题,大学生到基层锻炼期满后的就业问题等等。创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相关制度环境的支持,创造连接多种资源主体的新契约,以激励和约束相关组织不断寻求商业机会,并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机会所蕴含收益的过程。因而大学生村官创业指的是大学生村官作为创业主体,结合专业所长,依托本村资源环境,通过自主创业、联合创业、参股创业等方式成立或创办村级经济组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走上带民同富道路的经济活动。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中,拥有许多创业机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创业,发展扣推进现代农业。“乡风文明”可以推动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村容整洁”可以参与村庄规划、村庄环境治理和开发,推行节能、环保理念,造福村民,招商引资;“管理民主”,大学生村官通过传播法制观念法治思想,将现代文明和民主管理理念落实到农村基层,推动民主建设。作为年轻人,大学生村官一面有着年轻有活力的优势,另一面也缺乏社会经历工作经验,在村官工作、创业富民中遇到一定的问题。除此之外,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行政属性导致创业出现定性不清、大学生村官创业权责不明、大学生村官创业缺乏长效化等问题。国内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关注,仍旧是“从无到有”而并非“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缺乏一个稳定合理的创业环境。大学生村官选择创业,大多是因为政绩考核需要,或是作为一种行政计划去执行,缺乏一定的自发性。鉴于以上内容,本研究重点关注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相关因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诸如个人信息、创业行为、创业意愿、创业机会、创业能力、融资环境、国家政策、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大学生村官创业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频数统计,了解大学生村官创业需求整体分布。同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线性相关图,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在分析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三点思考,主要包括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个人属性和集体属性、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行政性和创业自主性的矛盾、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的去留与创业产权。最后,笔者结合所学,针对不同因素对大学生村官创业产生的影响,提出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长效机制的建议,提出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大学生村官创业历史使命;拓宽创业内涵,“守业”也是“创业”;依托创业需求,适时调整创业资源分配;明确大学生村官创业性质,保障大学生村官创业产权;完善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制度;依托高校构筑大学生村官创业平台;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等建议,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于“三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