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是培养国际应用型人才的渠道之一。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恢复WTO成员国之后,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不断地扩大和提高,办学的模式也变得日益多样化。实施国际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缩小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优化。由于国内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水平与西方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着差距,而我国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又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探索、尝试和改革,随着国际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外不同理念的教育观念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相互撞击,出现了一些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如不得到及时和妥善的解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的动因、分析了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也指出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存在的误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在论文的第五部分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经验和模式,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归纳研究法,提出了十条的改进措施或创新思路,力图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持续、健康和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