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愈合是机体在受到损伤后对自身的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是机体在受损后使原有的细胞进行增殖分化生成新的细胞或组织来替代已经受损的细胞、组织结构。创伤愈合中炎性反应阶段、细胞增殖阶段以及组织重塑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共同将组织修复。创伤在兽医临床一直都是最常见的问题,咬创、挫创等损伤经常发生在动物的生活中,创伤不仅影响动物体生活质量,还降低动物的生产水平,因此加速创伤愈合是兽医临床长期研究的问题。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SVF)则是抽取于机体自身脂肪组织通过胶原酶消化、离心后将成熟的脂肪细胞去除后所得到的细胞沉淀,是一类含有多种细胞的细胞群,其拥有和干细胞一样的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促进机体组织的再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自体SVF对犬皮肤创伤的愈合作用,并初步探究SVF是通过何途径影响创伤愈合的速率,为今后兽医临床实践中创伤愈合的治疗提供一个方法。本实验选用本地杂种犬6只,自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只犬背部切取8个1.5 cm×1.5 cm的正方形伤口,每侧4个,左右对称,一侧规定为实验组,另一侧规定为对照组。将犬自身腹股沟提取的脂肪制作成SVF注射到实验组伤口内,实验组每个伤口注射0.5 ml SVF(每cm~2伤口注射5×10~4个细胞),对照组注射0.5 ml生理盐水。用ImageJ软件于3、7、14、21 d测定出伤口的面积,计算出愈合率并记录伤口完全愈合的时间;于第7、14、21、28 d切取皮肤样本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实验,观察细胞的炎症反应,记录平均血管条数以及细胞的增殖状态。用试剂盒测定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以及羟脯氨酸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创伤发生后的第7 d和第14 d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约为22.5±1.38 d,对照组伤口的平均愈合时间约为27.17±0.75 d,实验组的愈合时间也相对较短(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第7 d实验组中,炎性细胞相对少于对照组,且血管条数多于对照组(P<0.01);第14 d实验组存在大量胶原纤维,对照组仍存在少量炎性细胞,实验组血管数仍多于对照组(P<0.05);第21 d实验组已有伤口完全愈合而对照组表皮还有缺损;第28 d,实验组已有皮肤附属器再生的迹象,胶原纤维趋于有序排列而对照组并无皮肤附属器再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伤口中PCNA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在第7、14、21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LISA结果显示伤口新生组织的VEGF含量是逐渐下降的,在第7 d和第14 d以及21 d实验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PDGF的含量也是下降的,第7 d实验组极高于对照组(P<0.01),第14 d高于对照组(P<0.05)。EGF含量则是逐渐升高的,第14、21、28 d实验组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YP的含量也是逐渐升高,第14、21 d实验组的HY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SVF在创伤愈合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创伤部肉芽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提高创伤部位的生长因子水平并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达到加快伤口愈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