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曲靖9个植烟县(区)的101份大田期(四月下旬至八月下旬)日照时数及所对应的101份烤烟样品(C3F)数据为基础,比较了日照时数在不同县(区)、土壤生态类型区、海拔以及基于日照时数类群间的差异;研究了不同日照时数类群间对应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日照时数与烟叶品质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曲靖烟区整个大田期日照时数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曲靖烟区大田期总体日照时数平均值为670.15±26.88(h),有90.10%的日照时数集中在600.00~700.00h的范围内,其中以660.00~670.00h范围内的样本最多,占样本总量的18.81%。曲靖烟区日照时数接近于正态分布。2、对曲靖烟区整个大田期日照时数进行了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曲靖烟区不同县(区)间相比较,日照时数最高的为会泽县(709.19h),而师宗(640.24h)和富源县(638.73h)的日照时数相对较低。罗平县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0.87%。在曲靖烟区不同植烟土壤生态环境的6个区域中,日照时数最高的为高海拔紫色土区(700.35h),最低的为中海拔红壤区(659.52h)。垂直地带性红壤区变异系数最小,为2.48%。在不同海拔高度中,日照时数最高的为高海拔烟区(675.90h),其次是中海拔烟区(668.02h),日照时数最低的是低海拔烟区(662.43h)。根据日照时数不同将样本划分为低、中、高3个类群,低日照时数类包含样本数占总样本量的25.74%,变幅为604.81~626.25h;中日照时数类包含样本数占样本总量的67.33%,变幅为635.86~685.10h;高日照时数类包含样本数占样本总量的25.74%,变幅为688.12~749.32h。3、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群间日照时数的差异及与外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日照时数类群间除在颜色得分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指标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高日照时数地区烤烟的成熟度和油分得分高,而身份、结构和色度得分低。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高日照时数地区烟叶的成熟度和油分要优于低日照时数地区的烟叶,而低日照时数地区烟叶的身份、结构和色度得分要高于高日照时数地区的烟叶。4、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类群间日照时数与烤烟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化学成分中,日照时数与烟碱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没有显著关系。日照时数高时,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高,而总氮和氯含量低。在烤烟其他化学成分中,镁、硫、锰、钼、莨菪亭、挥发性酸和挥发性碱含量在不同类群间差异显著,日照时数高时,锰含量高,挥发性酸含量低。钼、莨菪亭和挥发性碱含量均以日照时数中等类群最高。采用简单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类群间日照时数与烤烟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在688.12~749.32h范围内,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烤烟锌和芸香苷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钾含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在635.86~685.10h范围内,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烤烟总氮和钾含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在604.81~626.25h范围内,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烤烟总糖、淀粉、镁、锰和绿原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总氮、钙、铜和莨菪亭含量呈降低的趋势。5、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类群间日照时数与烤烟物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日照时数类群间,除单叶重和平衡含水率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指标在类群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高日照时数地区的叶长、含梗率、叶面密度和填充值均较高。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在688.12~749.32h范围内,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烤烟叶面密度呈增加的趋势,而叶长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在635.86~685.10h范围内,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烤烟叶长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在604.81~626.25h范围内,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烤烟填充值、单叶重和平衡含水率呈增加的趋势。6、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类群间日照时数与烤烟评吸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日照时数类群间,除刺激性、灰色、浓度、香型和柔和性的类群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指标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高日照时数地区的烟叶劲头得分高,低日照时数地区烟叶的香气质和甜度得分低,香气量、杂气、余味、燃烧性、成团性和干燥感得分均以中日照时数类日照时数的最高。简单相关分析表明:日照时数在635.86~685.10h范围内,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烟叶杂气、刺激性、余味、燃烧性、香型、甜度和柔和性得分呈增加的趋势,而劲头得分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在604.81~626.25h范围内,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烟叶干燥感、甜度和柔和性得分亦呈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