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从根本上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阅读中国文化典籍是必然的选择。《道德经》是西方最受欢迎的中国典籍作品,并且被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道德经》英译本中有代表性的译本—阿瑟.威利的译本。对于威利的译本,国内译界有不少学者从语言学、文化学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和研究,但很少有人用新出现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去分析。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深入分析亚瑟·威利译本在《道德经》英译本中始终独树一帜的原因。生态翻译学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综合角度.胡庚申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概念,他从生态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翻译的本质,并且关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胡教授也提出了“翻译生态环境”的新想法,它把所有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翻译过程中的社会、历史、心理和跨文化因素,并把它们放入同一个系统。而且,翻译过程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翻译环境选择译者,第二阶段是译者决定译本。为了创作一个完美的译本,译者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出转变,那就是,语言、文化和交际方面。虽然论文有些缺陷,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是有一定意义。第一,生态翻译学可以被投入到应用中。第二,它给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它可以用来当作生态翻译学理论可行性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