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慢性病、健康管理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天津某高校教师的健康体检结果、死亡教职工的死因推断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危害教职工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及流行、变化规律和危害程度,同时结合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探究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主要高危因素,确定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因慢性病困扰,某高校教师的健康状态令人担忧。通过连续四年累计4295人次正高级教师的健康体检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高校教师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健康体检中罹患病症前八位的均系慢性病,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脂症、脂肪肝、高血压及血压高值、心电图异常、超重及肥胖、血尿酸高、肝肾囊肿、慢性咽炎。不同性别前八位患病谱顺位基本一致,血脂异常、脂肪肝、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血脂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呈典型的正态分布;而脂肪肝和肥胖症的发病率则随着年龄呈现先增大再减少的抛物线形。某高校教师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9.87岁,其中男性78.2岁,与所在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81.19岁相比较偏低;死亡率为6.46‰,男性教师的死亡率高于女性;高校教师93%的死亡可归因于慢性病,死因顺位的前五位疾病占全部死亡人口的89.26%,女性死亡的病因更集中在前五位疾病上,而男性死因较为分散;女性死因中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较高,而男性死因中除恶性肿瘤外,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病较高。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睡眠时间少、缺乏锻炼、体力透支等慢性病高危因素,在45-55岁年龄段的教师中这些高危因素表现尤为突出;吸烟在高校男性教师群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吸烟与主要慢性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伴随关系。在上述统计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对策,并对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目前高校教师的慢性病患病现状,从高校管理者、教师本人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控制慢性病的对策;(2)提出了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慢性病风险评估,制定健康计划、对不同人群分类进行健康干预,动态跟踪监测;健康管理师与服务对象在规范的系统平台上进行动态交流,完成每一个管理项目并进行管理质量的量化评价;(3)针对性提出了某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