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后同步放化疗(postoperative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毒副作用,并评价该治疗方案优缺点及头颈部鳞癌患者接受该治疗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改善状况。方法山东省立医院肿瘤中心自2003年7月至2005年5月搜集局部晚期喉癌、下咽癌及口咽癌术后患者共146位。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放疗,常规分割,即2Gy/次,5次/周,总剂量50Gy。治疗组于放疗第一日开始给予DDP15mg/m~2,静脉滴注,1次/周,共给予5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未再给予其他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治疗结束后满3年,通过临床观察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2年局部控制率、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23人完成5周化疗,26人完成4周化疗,17人完成3周化疗,6人完成2周化疗,1人完成1周化疗,两组患者均完成全部放射治疗。中位随访期27.7个月,随访率为89.0%(130/146)。利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58/73)和64%(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36/73)和33%(2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45/73)和49%(3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但生存率曲线提示随时间延长治疗组较对照组生存率有提高的趋势。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15/73)和35%(2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17/73)和27%(2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8)。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8%(28/73)和15%(1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Ⅳ级放射性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5%(40/73)和29%(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P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LO-C30测评结果显示,治疗组恶心和呕吐、纳差及便秘评分较对照组高,利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维度评分如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关系、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失眠、腹泻、经济困难及总体健康状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放射损伤包括食管、气管、脊髓及皮肤的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2年局部控制率、3年无病生存,并降低了3年局部复发率。但未改善总生存率、3年远处转移率及生活质量,且急性毒副作用增加。生存曲线显示随时间延长,生存率有提高的趋势,因此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