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日源借词及其汉化研究

来源 :渤海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源借词是汉语外来词汇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清末民初和改革开放以来,是日源借词传入汉语的两段高峰期。这期间的日源借词在汉语中的传播和发展异常迅速,对汉语及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从清末民初开始,中国对日本展开了全方位的学习。派出多人留学,编纂辞书,翻译日本书籍,出版教材,发行报刊,大量介绍并引进日本各领域的知识,于是日源借词大量涌入汉语,形成借入的第一次高潮。这次高潮加速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并且在构词能力、构词方法及表现力上产生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在这段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时期,日源借词基本都是复音节,符合白话的要求,而且与口语非常相似,大量的日源借词补充了现代汉语词汇的不足,促进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自我更新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日源借词传入的渠道、数量、规模与前一个时期有差别,最大的特点是媒介的普遍发展,使得日源借词传入途径更加多样化,生活类的日源借词占到传入数量的三分之二,新的语言成分很好的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日源借词进入到汉语后,读音、字形、语法、词义均发生变化,这个过程称之为“汉化”。当两种文化相互接触时,必然会发生借词的现象。研究借词不仅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日源借词传入到中国有两次高潮,这两次高潮在传入背景、传入内容、传入群体及传入途径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日源借词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影响。以两段时期传入的日源借词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改善阶段性研究不足的现状。另外,语言是承担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日源借词作为汉语言中一个鲜活的个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义,有利于中日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自拟消斑愈白汤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就诊于医院皮肤科的白癜风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一般治疗,包括接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试题进行了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其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翻译能力,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积极应对翻译新题型,文章在阐述六级汉译英新题型
9年生不同立地条件的毛竹实生林新竹平均胸径、平均高之间呈显著差异。立地条件越好,新竹平均胸径、平均高的值越大;虽然新生竹径阶分布符合用材林径阶分布规律,但不同立地条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提高进步,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具有及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
湘西地区竹林资源丰富,竹产品种类繁多。湘西地区的竹产品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地域性、实用性、独特性和文化性的设计特点。湘西地区的竹产品是湘西多
水库作为中国防洪工程体系和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小型水库的主要功能是防洪与兴利调节。而现
作为会展方向核心课程的《会议管理》对学生的实操和综合处理能力有较大要求,以往的授课制教学法很难到达其教学目标。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解
水土流失既是资源问题,又是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以鄂西北丹江口库区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为试验点,通过分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手段,它将传统的课堂翻转过来,学生课前看视频,课上做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指导。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有一些弊端,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
分析了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如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