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秧歌音乐形态及其变迁探究--以“抚顺”地区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m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秧歌,民间俗称“鞑子秧歌”,“老鞑秧歌”,是一种形成年代久远,集民族性、民间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歌舞形式。现主要流传在清王朝的发祥地--辽宁省抚顺地区。(抚顺市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抚顺县等地。)   作为满族民间艺术中一种颇具代表性和传统意义的歌舞形式,满族秧歌在承袭唐代渤海国靺鞨人的“踏锤”歌舞,融合后金女真人、清代满洲人的“莽式”歌舞,吸收汉族等其他民族歌舞音乐元素的基础之上逐渐成熟。其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舞蹈动律、音乐形态及文化内涵,具有记录满族历史、再现民族风情、见证满族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本文着重探讨满族秧歌音乐的形态特征、满族秧歌音乐的变迁及其在当代变迁中呈现的特点。全文主要分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资料来源,研究目的、意义,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目前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立足于梳理满族秧歌的历史发展轨迹;第二章通过对实地采录及历史文献中收录的秧歌曲谱进行音乐本体分析,深入探究满族秧歌音乐的形态特征与艺术魅力;第三章从理论层面阐释满族秧歌音乐的变迁及其在当代呈现的特点;结语部分是对前三章论述的总结。   研究满族秧歌音乐是为了诠释满族秧歌深层的文化内涵,使其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更具有活力。如今,国家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满族秧歌作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乐种,其在音乐研究、理论探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的选题与写作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较深入的探索,希望研究成果能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个案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涉及08年网络游戏市场的现状分析和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相应对策等内容。本文以市场学的角度,通过业内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形式,了解行业需求,确定调
本文所研究的主体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家及其绘画作品。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建筑家群体,其在建筑本业的从业背景之余亦有大量深具价值的绘画艺术作品存世,而这些作品并未受到当今艺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动画发展现状,得出传承与促进具有我国特色的水墨动画的重要性,笔墨趣味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要素,是中国水墨动画不可或缺的艺术精神。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