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面临着各种经营风险,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的有效管理手段,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2004年以前实行商业性农业保险,2004年以后开始试点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江西省2007年开始试点政策性林业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此后试点品种和试点范围逐步增加,农业保险在江西省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本文以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和补贴绩效问题,然后在对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政策进行分析。结合江西省农业保险试点政策与江西省实际情况,模拟在多种不同参保率的情况下,分别测算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等四种农作物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等三个畜牧业品种的财政补贴额度和农民支付额度,并就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对江西省财政支付能力和农民支付能力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在现有的保费补贴比例下,即使种植业和养殖业参保率都达到60%,江西省财政仍然具有支付能力的结论,但农民的支付能力有限。如果进一步增加保费补贴,则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的参保率,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江西省可在现行财政补贴规模下,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试点品种,适度提高财政补贴比率。最后在总结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构建江西省农业保险补贴体系提出政策建议。在补贴项目上建议应选择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种植业和养殖业品种进行补贴,在补贴方式上应以保险费补贴为主,在补贴标准上可参考地区间的风险差异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民支付能力以及不同地区政府的财力情况制定差别补贴标准,从多渠道筹集农业保险补贴资金并完善农业保险补贴体系的其他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作用以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江西省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