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螨,可为害豇豆、茄子、花卉等百余种农业、经济作物。该螨具有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活动范围小等生物学特点,加之杀螨剂大量不科学的使用,使其抗药性问题尤为严重。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杀螨剂,在我国上市晚,还未广泛使用。该药剂杀螨活性高,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具有成为未来主流杀螨剂的潜力。本论文通过长期在室内进行朱砂叶螨对丁氟螨酯的抗性筛选,分析了朱砂叶螨丁氟螨酯抗性品系的抗性遗传方式、适合度、抗性稳定性,并评估了丁氟螨酯的抗性风险,研究结果为丁氟螨酯的合理使用以及抗性治理的有效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敏感品系(SS)为源头,室内经过97代筛选获得丁氟螨酯抗性品系(CyR),其LC50值由2.19mg/L上升到58.80mg/L,相对于室内敏感品系抗性倍数为26.85倍。2.利用丁氟螨酯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进行杂交和回交,明确其抗药性遗传形式,结果表明:F1代正交(CyR80♀×SS♂)及反交(SS♀×CyR80♂)所得显性度DRS和DSR分别为-0.24和-0.32,表明朱砂叶螨对丁氟螨酯的抗性为不完全隐性遗传;t测验得出正反交所得D值的95%置信限重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抗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回交F2代期望值与实际LD-P曲线及χ2值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抗性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3.通过构建抗性品系(CyR)与敏感品系(SS)的生命表,逐日统计其生长发育情况,计算生物学参数,发现CyR品系的生殖力及存活率均低于SS品系,相对适合度(RR/SS)Rf=0.88<1,表明CyR品系存在一定的抗性适合度代价。4.通过从CyR85中分出一支亚系,去除其药剂筛选压,研究了朱砂叶螨对丁氟螨酯的抗性稳定性。主要以下三方面来评价:首先在药剂敏感性方面,抗性亚系(CyRD)在停止药剂筛选后仅过了5代,其LC50从47.34mg/L下降到11.35mg/L,抗性倍数从21.6倍下降到5.2倍,12代后抗性倍数又下降至3.8倍,表明去除药剂压力后,CyRD对丁氟螨酯的药剂敏感性逐渐恢复。其次从生理生化方面,CyRD在停止药剂筛选的情况下仅过了5代,三大解毒酶GSTs、MFO、CarE酶活性均发生显著性下降,12代后MFO和CarE酶活性下降到敏感水平。表明去除药剂压力后,CyRD解毒酶活性会逐渐下降。分子生物学方面,结合高通量测序及qPCR验证的结果,鉴定出10条可能与丁氟螨酯抗性相关的解毒酶基因,在停止筛选后的不同阶段测定其mRNA表达量,发现TCGST-M2、TCGST-M3、TCGST-M4,TCCarE-4、TCCarE-14,CYP389C11、CYP392D6、CYP385C2,8条原本显著性上调表达的基因在停止筛选12代后表达量较原表达水显著性下降,2条显著性下调的基因TCCarE-12、TCCarE-23较原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表明去除药剂压力后,CyRD解毒酶基因mRNA表达量呈现不稳定性,会逐渐变化至与敏感品系相当的水平。药剂敏感性,解毒酶活性及相关解毒酶基因mRNA表达量三方面的结果均表明朱砂叶螨对丁氟螨酯的抗药性不稳定。5.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估算出朱砂叶螨丁氟螨酯抗性品系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0.005,表明其对丁氟螨酯的抗性发展较为缓慢。抗性风险评估表明,在70%-90%致死率的药剂筛选压力下,朱砂叶螨对丁氟螨酯产生10倍抗性需13-36代。通过测定朱砂叶螨丁氟螨酯抗性品系与5种不同作用杀虫杀螨剂的交互抗性,发现丁氟螨酯与甲氰菊酯、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炔螨特之间无交互抗性,而与哒螨灵会产生明显的交互抗性,在农业害螨防治中应当避免丁氟螨酯与哒螨灵的混用、轮用等。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对丁氟螨酯的抗性发展较为缓慢,去除药剂压力后,已产生的抗药性会迅速衰退;多基因、不完全隐性的抗性遗传形式及适合度代价使得抗药性基因在种群间传播不利,抗性种群发展慢。综上所述,丁氟螨酯在防治朱砂叶螨时抗性风险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