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能量密度值高、造价低以及无污染物排放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金属-空气电池是缓解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器件。以高导电性碳材料为基底的负载型小尺寸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量密度值高、造价低以及无污染物排放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金属-空气电池是缓解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器件。以高导电性碳材料为基底的负载型小尺寸金属纳米簇、单原子催化剂(SACs)由于其催化性能优异、结构简单、金属用量少而被视为Pt系催化剂的有力替代者。其中,又以过渡金属为重点关注对象。合成小尺寸的纳米簇、高金属载量的SACs是实现实际应用的前提。然而,金属原子的表面活性在原子尺度下会增强,导致金属原子间趋于团聚。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合成条件,提高碳基底容纳原子簇和单原子金属的数量,从而提高材料的催化性能。本文从提高金属物种分散性、强化金属原子孤立状态点出发,采用简单有效的配体,并辅以高比表面积的掺杂碳材料,实现高Fe负载量Fe-SAC和高分散小尺寸FeMn双金属原子簇的制备。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简单有效的一步热解路径制备Fe负载量高达7.5 wt%的Fe单原子催化剂(250Fe-SA/NPC-800)。合成过程中,采用高比表面积的N掺杂多孔碳(NPC)作为分散基底,邻苯二胺(ο-PD)作为强力配体、三聚氰胺作为额外N源,Fe(NO3)3?9H2O提供Fe原子。在合成过程中,ο-PD能与Fe3+发生配位作用,从而有效地避免金属原子间的接触。同时,高比表面积的NPC可以提高Fe配合物的分散程度。此外,ο-PD还可作为碳前驱体,在高温下转化成N掺杂的碳材料。物理隔离和化学螯合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在碳基底上负载高密度的单原子金属位点。在0.1 M KOH电解质中,250Fe-SA/NPC-800催化ORR反应的起始电位达到0.970 V(vs.RHE),半波电位为0.850 V(vs.RHE),接近于商用的Pt/C。同时,它表现出显著的电化学稳定性。(2)利用F-127作为模板剂,高比表面积N掺杂碳(NC)作为分散基底,通过一步热解法,成功在N掺杂碳材料上负载高度分散的FeMn双金属纳米簇(F-FeMn/NC),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413.6 m2 g-1。F-FeMn/NC-3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ORR性能,具有0.876 V(vs.RHE)的半波电位,比F-Fe/NC、F-Mn/NC等单一金属簇分别高73、25 m V,也比40 wt%Pt/C高出34 m V,同时在长时间测试中还拥有良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脱氢松香为原料,乙二胺为钝化试剂和反应剂,采用一步水热方法,经冷冻干燥,乙醇溶解,过滤分离出不溶物为水溶性荧光碳点;浓缩滤液,真空干燥得到混溶碳点。将混溶碳点溶
当今社会对能驱动驾驶距离更长的电动运载工具的先进储能和转换设备有着巨大的需求。可充电锂氧气(Li-O2)电池,有时也被称为锂空气电池,因其可以提供比目前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已经成为最有前途的选择之一。在2009年,IBM公司决定推出“电池500”项目,其目标就是开发一种Li-O2电池,该电池让汽车行驶在500英里。但锂空气电池的实际应用目前仍受到几个关键因素的限制,例如严重的极化现象、
生物炭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鸟粪石反应回收氮磷是一种十分经济高效的氮磷同步回收方法。本论文研究了生物炭和氧化镁添加到漂浮湿地
正当防卫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我国刑法对此予以保护。行为人惹起侵害引发斗殴是社会生活中多发性案件,基层司法机关每年都要办理大量的此类案件。从1979《刑法》到19
花粉发育是被子植物双受精的前提。COPⅡ复合体介导蛋白质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运输,有报道表明COPⅡ复合体的组分可以参与孢子体或配子体调控的花粉发育。拟南芥基因组编码的5个不同亚型小G蛋白Sar1,Sar1是COPⅡ复合体的重要组分。之前通过对三种Sar1亚型的DN形式研究发现,尽管Sar1各亚型的蛋白序列非常保守,但其底物特异性可能不同,暗示其功能存在差异。由于使用DN形式不能特异性针对单一亚型
本研究以1.2mm厚的第三代先进高强钢Q&P980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焊接时间、焊接压力和焊接电流对电阻点焊接头的宏观组织、微观组织、焊核硬度、接头强度及吸能性能的影响规律
科学进步和学术繁荣越来越依靠资源的支持与保障,科研资助作为当前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效果最好、适用范围最广的方式之一,在促进学术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国家自然
近几年来,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对生物材料和医学领域的影响巨大,各类药物载体如脂质体、胶束、量子点、碳纳米管和聚合物等也相继进入市场。由于药物载体能够使药物高效可控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PRRSV感染的靶细胞主要为肺泡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常导致动物机体发生免疫抑制,并促进其他病原的共感染。因此,深入研究PRRSV的致病机制对于研发新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RPRSV的致病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但对于该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技术因其工艺简单、绿色环保且制备的膜层具有“多孔表观、与基体结合力强、微观结构可控”等特点,近年来在膜层催化剂的制备领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