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重金属铬污染已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目前对含铬废水治理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反渗透法等,吸附法和其他方法相比操作简单,环保且成本低,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生物炭具有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质和丰富的孔结构,且制备成本低廉,是用来去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有效吸附剂。但是生物炭粉末颗粒较细,很难从水溶液中快速分离出来。本研究选用废弃的小麦秸秆作为原料,分别用Fe3O4、FeCl3、FeCl3/FeSO4和FeSO4进行改性,制备易于分离的磁性生物炭(MBC1、MBC2、MBC3、MBC4),并研究了磁性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机理。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表征分析结果显示,磁性生物炭表面具有Fe-O基团,其中MBC1上成功负载了Fe3O4,MBC2中铁的存在形式为γ-Fe2O3,MBC3和MBC4中同时存在γ-Fe2O3和Fe3O4两种晶型。负载的磁性颗粒使生物炭能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从水溶液中分离。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磁性生物炭在pH值为2时吸附性能最佳,360-720 min达到吸附平衡,磁性生物炭吸附Cr(Ⅵ)的性能优于未改性生物炭,MBC3的饱和吸附量达到34.4 mg·g-1。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磁性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容量qe与三个独立变量pH值、Cr(Ⅵ)初始浓度和温度之间的二阶数学模型,方差及误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拟合的模型具有很高的置信度,适用于生物炭吸附Cr(Ⅵ)工艺的优化。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研究表明磁性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Cr(Ⅵ)在其表面的吸附是单层吸附并且受到表面吸附位点的限制,热力学参数自由能变化(ΔG)为负,焓变(ΔH)为正,熵变(ΔS)为正,表明磁性生物炭上Cr(Ⅵ)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结合XPS对吸附前后生物炭上官能团变化及Fe的形态分析,揭示了Cr(Ⅵ)和磁性生物炭上的包括含铁基团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作用为主的化学吸附效应。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海绵卷绕真空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的结构及其特点,采用独特的传动机构,靶极结构及控制方式实现了海绵卷绕真空磁控溅射镀膜。
以生态学实验研究论文为主要资料,并对论文数据简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学中能量流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使学生对宏观规律的理解和把握落地。并以此凸显生物学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作为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对水生生物具有多种毒性。本研究选用中国南方地区最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是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学习交互是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功能,它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和知识构建的桥梁,
多义性(polysemy)指某个符号具有多重意义的现象,表现在词汇层和语篇层。 50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多义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对于多义现象的探讨对研
会议
氮元素含量的超标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为有效减轻水体污染状况,需从源头出发,对污水厂进行提标改造,保证污水厂出水水质达标,经前期研究发现,我国市政污水具
采用水热法,以醋酸铜为铜源,PluronicP123为模板剂,D-山梨醇为还原剂制备Cu2O可见光催化剂。通过改变水热反应时间,得到不同组分和形态的水热产物,并采用XRD、SEM等手段对产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东道国乃至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企业OFDI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尤其是资源型企业。如今,环境风险是中国资源型企业OFDI所面临的主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