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渭,中晚明杰出文学家、戏剧家、绘画家。他处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明代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关键时期,政治统治集权化,边患猖狂。在中晚明社会历史背景下,徐渭多舛的一生、女性关怀与师友之谊成为他戏剧创作的根源。其杂剧代表作《四声猿》以它独树一帜的奇绝风格在文坛备受瞩目。其专著《南词叙录》开南戏研究先河,是宋元明清四代以来唯一的一部详述南戏概论的专著,对南戏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徐渭的戏剧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三教归一”。他以“本色”作为戏剧创作和评论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极力倡导“本色”写作。笔者从徐渭的戏剧理论、戏剧角色情节、戏剧语言以及声腔音律上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他坚持“本色”的戏剧思想,这是他崇尚自然、提倡本色的儒家戏剧思想。徐渭狂放不羁、不拘小节的个性以及不同寻常的行为,与道家自然任适的风格接近,青年时在兄长徐淮及老师钱楩的影响下修道,曾注解道教重要的学术著作《周易参同契》,他修道重在领悟与养生,主张道教任于自然的思想,对其本色论戏剧观的形成有一定意义。徐渭对佛理有一定的研究,又受其老师季本影响,对禅有过一定的参悟,在佛教领域有独立见解,曾与东南僧侣玉芝大师有大量的交集。基于“吾儒”的思考,他肯定了佛教中永世轮回的观点,其杂剧作品《四声猿》中的《玉禅师》便是写轮回转世之说。体现了晚明文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生命价值而对佛教轮回永恒性的肯定。他多次强调“悟”,他认为戏剧中的精要妙处在于领悟,不在言传。徐渭兼学儒、释、道三门,他的戏剧思想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儒、释、道三教的融合与归一,他的戏剧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晚明文人崇尚自我、发展个性的鲜明代表,这是对传统理学的突破,由元末明初盛行的程朱理学发展为空前的自由意识。他的戏剧思想标志着中晚明个性主义思潮的掀起,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有着十分鲜明的进步意义。笔者将徐渭戏剧特点概括为以下两点:以文为戏,即戏谑的写作手法;以剧畅志,提倡本乎情,将戏剧创作作为文人抒情畅志的表达方式。徐渭的主体意识影响了一代文人的思想发展,确立了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范式”。杂剧《四声猿》形成了徐氏独有戏剧风格,为明代中晚期杂剧创作模式开创了新的篇章。徐渭主张人性本色,突破了“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古典审美理想,将元杂剧固有规范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他在思想上的突破与创新为后期文人戏剧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渭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认识并研究他的戏剧音乐思想具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