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执行的个案出发,以国家草原生态治理为背景,以政策执行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草原生态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草原生态保护是本文关注的主题,草原生态政策的落实是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本文结构的核心。
文章首先介绍了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出台的背景,对个案所在地区草原生态状况变迁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揭示国家政权是如何渐渐介入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的。通过对个案村草原生态政策落实的实证考察以及生态政策的效益分析,笔者从政策本身和政策以外的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政策执行偏差的因为,认为除了政策本身的正确性、明确性以及政策资源的充足性外,草原生态政策的贯彻执行体现了国家、地方、农牧民三者的博弈互动,他们之间存在的复杂利益博弈是政策产生偏差的重要因为。草原生态政策是国家权力下沉到草原地区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改善草原地区农牧民的生活状况,转变生产方式和结构来介入农牧民的微观经济生活。在草原治理的过程中体现了生态与政治的关系,也展现了国家与民族地区农牧民的复杂互动。草原生态保护的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却依然存在政策偏差,笔者认为,利益是导致政策偏差的最根本因素。最后,对村民自治组织这一主体以及农村合作社等在生态保护中应有的作用也进行了延伸探讨,认为在国家和农民之外应该充分挖掘自主组织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