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执行视角下的草原生态保护——以内蒙古东部W嘎查草原生态政策执行状况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执行的个案出发,以国家草原生态治理为背景,以政策执行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草原生态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草原生态保护是本文关注的主题,草原生态政策的落实是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本文结构的核心。   文章首先介绍了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出台的背景,对个案所在地区草原生态状况变迁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揭示国家政权是如何渐渐介入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的。通过对个案村草原生态政策落实的实证考察以及生态政策的效益分析,笔者从政策本身和政策以外的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政策执行偏差的因为,认为除了政策本身的正确性、明确性以及政策资源的充足性外,草原生态政策的贯彻执行体现了国家、地方、农牧民三者的博弈互动,他们之间存在的复杂利益博弈是政策产生偏差的重要因为。草原生态政策是国家权力下沉到草原地区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改善草原地区农牧民的生活状况,转变生产方式和结构来介入农牧民的微观经济生活。在草原治理的过程中体现了生态与政治的关系,也展现了国家与民族地区农牧民的复杂互动。草原生态保护的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却依然存在政策偏差,笔者认为,利益是导致政策偏差的最根本因素。最后,对村民自治组织这一主体以及农村合作社等在生态保护中应有的作用也进行了延伸探讨,认为在国家和农民之外应该充分挖掘自主组织的社会功能。
其他文献
我国历来对商业银行提供隐性担保,银行信用被视为国家信用,一旦银行出现经营困难面临破产,主要依靠政府进行行政干预来避免破产,银行所欠存款也一律由政府买单,由政府提供隐性保护
传闻证据规则,又称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曾被称为“英美证据法的基石”,是英美证据法规则中最古老的证据规则之一。传闻证据规则规定除了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证人都有义务亲自出
民法上的损害是个很大的题目,在合同法里有规定,在知识产权法里有规定,还在《产品质量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有规定,尽管这些立法中有些也是从侵权法的角度来规定
就业问题是保障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外贸企业容纳了数量众多的职工但现行外贸法并未给外贸企业职工就业权提供法律保障。2008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外贸企业就业风险警示我
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我国从2006年开始选择试点省份设立包括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