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相关指标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413287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测定,分析两者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凝血相关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孕周(分为早发型组≤34W,晚发型组>34W)的关系。2)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行不同的抗凝治疗,分为丹参组、低分子肝素组,单纯硫酸镁组作为对照,比较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肝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的变化;分析不同治疗组间上述指标变化程度的差异,从而了解不同抗凝疗法的效果,指导以后临床用药。 方法:1)收集2005年8月至2007年1月间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我院产科正规产前检查的14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行血常规(HB、HCT、PLT、MPV)、出凝血指标(PT、APTT、FIB)、D-D检测,同时收集其血浆用ELISA 法行F1+2检测,血清行TXB2检测。 2)收集2005年8月至2007年1月间我院住院治疗的23例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行抗凝治疗,分为丹参组(丹参20mlqd 静滴)、低分子肝素组(速碧林4100u qd 脐周皮下注射),单纯硫酸镁组作为对照,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凝血相关指标、肝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 结果:1.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晚期组相比,HB、PLT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HCT无统计学差异;PT、APTT、FIB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MPV、D-D、F1+2、TXB2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HB、HCT、MPV、PLT、PT、APTT均无统计学差异;FIB下降,D-D、F1+2、TXB2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本研究各凝血相关指标中,MPV、PT、APTT、FIB、D-D、F1+2、TXB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晚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FIB、D-D、F1+2、TXB2,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FIB、D-D、F1+2、TXB2可以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凝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④早发型子痫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相比,血压无统计学差异;24小时尿蛋白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⑤早发型子痫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相比,PT缩短,FIB下降,TXB2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D-D、F1+2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早发型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较晚发型子痫前期严重。 2.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抗凝治疗的比较:① HB、HCT、PLT、MPV、FIB 变化在硫酸镁组、丹参组、低分子肝素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② PT 在硫酸镁组中缩短,在丹参、低分子肝素组中延长,且低分子肝素组中延长明显,与硫酸镁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PTT 在低分子肝素组中延长与丹参组及硫酸镁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或P<0.01)。③ D-D、F1+2、TXB2 在低分子肝素组中下降最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 BUN、CR、ALT、AST、LDH 变化在硫酸镁组、丹参组、低分子肝素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UA 在硫酸镁组中升高,在丹参组中下降,在低分子肝素组中下降更明显,低分子肝素组与硫酸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 24h 尿蛋白在硫酸镁组中增加,在丹参组中轻度增加,在低分子肝素组中下降明显;低分子肝素组与硫酸镁组,丹参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 结论:1. FIB、D-D、F1+2、TXB2 可以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凝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2.早发型子痫前期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相比,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3. 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在抗凝血、抗继发型纤溶、抗血小板凝集,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方面均优于丹参;抗凝治疗在阻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进展上比单纯硫酸镁治疗有效。
其他文献
传统法学理论对商业行规的研究有两个不足:一是忽略了行规类型多样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司法适用规则的应有区别;二是未能系统解释行规如何形成和演化、如何约束商人行为、如何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