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社村传统民居的科学技术特征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各异,窑洞民居作为传统民居中最为独特的建筑类型,不论从类型选址、建筑技术还是功能布设上具有区别于其他传统民居的特色之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是见证民族发展历史的活化石,至今仍有研究价值。柏社村坐落于陕西省的三原县,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地坑窑共计有215院,规模较大,分布集中,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地坑窑集聚区,柏社地坑窑民居的历史悠久,已逾千年,当地特色的建筑形式和独有的村落风貌是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对于黄土民居的研究来说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本文分为五个章节。一、柏社村窑洞选址与类型概况。本章节主要从村落、窑洞的选址,以及窑洞类型,对当地窑洞做一简要概述。从选址上看,村落和窑洞的发展极具地域性和科学性。二、地坑院营造技术研究。本章主要以调查访谈入手,选取了柏社村最典型的地坑院窑洞进行研究,对地坑院的开凿、打造、采光通风和蓄水取暖等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三、地坑院设计理念研究。本章结合文献资料,对地坑院内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对当地居住空间、生活空间、仓储空间、养殖空间和内部装饰进行阐述,以此来反映柏社村地坑院空间布局思想及特点。四、村落与院落系统环境研究。本章对柏社村的交通绿化与地坑院内外布局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总结村落和院落环境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的人居环境智慧。五、总结。本章对选址营造、功能布局以及生土利用进行理论性总结,并与其他地区地坑院进行对比分析,体现柏社村窑洞民居在适应当地黄土环境和重视生态节能的科学性思想,结合各级规划和现代技术,为传统窑洞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在本文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基于相关理论出发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研究了柏社村窑洞自身存在的多个景观空间要素,总结出“一炕一窑”、“一树一院”的窑洞景观空间布局体现了当地独有的特色,体现了原生态的美感,对窑洞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和解读,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现实价值,都存在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障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在金属材料使用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下,一旦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会对工业生产和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故金属材料的质量检测至关重要。超声检测技术由于其穿透力强,非接触、对材料和人体无害,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被称为“绿色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检测一般是利用超声波与待测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测量回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等相关参数,实现对金属材料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网络持续铺开,私人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变道作为典型的交通场景,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高频场景,其显著驾驶特点就是需要驾驶员变道前多次切换注视点,以提取更多驾驶环境的信息,保障变道操作的安全。但是人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新手驾驶员,在面对复杂多样的信息时容易出错。因此基于驾驶员信息处理模型,同时考虑驾驶员的个人驾驶风格,研
当今社会一直致力于寻找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最佳替代品。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中最有前途的器件之一,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QDSSCs)备受人们关注。其原因可概括为:成本低廉,组分简单,无毒无害,理论效率高等。但是目前的研究效率为14%,仅是其理论效率的三分之一。除了量子点敏化剂对于阳光的利用率不足导致的光电转化效率不高的问题外,作为常用的光阳极材料,常规的TiO2由于其禁带宽度和其高密度的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在传统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是燃料电池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其120-180℃的工作温度使得燃料电池的水管理得到了简化,避免了燃料电池出现水淹的问题。但是其内部的水传输与分布对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以及控制策略仍然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并且确定燃料电池内部的水传输与分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围绕以上两点主
鸭瘟是雁翅目动物中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感染鸭、鹅等,其病原体为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其高传染性、高致死率的特点对世界各地的养鸭、养鹅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DPV弱毒株的US10基因较强毒株缺失一段序列,提示US10基因可能与病毒毒力相关,但无试验研究证实。本论文在实验室已有的两株DPV US10缺失株基础上进一步纯化和改建,获得了带绿色荧
着柔性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各类柔性可穿戴储能器件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开发高性能、低成本柔性储能材料迫在眉睫。超级电容器因其具有充放电时间短、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发展高容量、低成本、长寿命、无污染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依然面临挑战。本论文以商业滤纸作为柔性基底,通过原位聚合3,4-乙烯二氧噻吩(EDOT),在滤纸纤维表面生长了高导电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
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碎屑食物链调控着凋落物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土壤碎屑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为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碎屑食物链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相互联系,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和红桦凋落叶为对象,通过施用生物抑制剂(萘)驱逐土壤动物参与凋落叶分解,在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
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建筑行业亟需进行信息化建设,进而实现转型升级。BIM作为一种典型的信息技术,利用搭建模型、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等功能为项目实施带来诸多好处,也吸引了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国内的BIM应用水平较低,多数学者的研究也集中于设计、施工方面的具体应用,在利用BIM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等协同应用层面的认识较浅薄,尤其与利益相关者管理协同应用方面鲜有研究。同时,在BIM对
大麦在食品及加工产业中具有重要价值,而氮肥在大麦生产中不合理的高投入,不仅增加生产成本、难以达到增产的目的,而且还对水源、土壤、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培育在低氮环境下具有高氮效率和高耐受性的大麦品种极为重要。由于大麦农艺(产量)性状、氮效率相关性状均属于数量性状,这为从分子层面对大麦相关性状进行改良、品种选育奠定了遗传基础,而目前在大麦中对氮效率、农艺(产量)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较少。因此,
建筑业因其作业环境恶劣,人员集中等特点已成为高危行业之一,如何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是当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大量研究表明,80%左右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基于风险决策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不安全风险决策的结果。风险决策作为一个需要调度大量认知资源进行加工的过程,极易可能由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而出现认知偏差,针对建筑工人认知偏差的研究多集中于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等,针对框架效应这一认知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