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中东原油亚洲溢价的问题展开,首先利用公开的数据对是否存在亚洲溢价的问题进行检验。 在证实亚洲溢价的确存在的基础上,依照中东原油定价公式的二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亚美欧三个市场并非完全一体化,而是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这造成了三个市场的基准油价格是有偏的,与此同时,三个市场的升贴水设定存在人为歧视性,因此,升贴水设定和基准油选取都是造成亚洲溢价的直接原因。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文章对原油市场一体化和市场分割进行了定义,并引入品质差异的“油品转换成本”和“产品价值差”的概念,以阐明其背后的理论机制;与此同时,原油品质差异对原油价格差异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故文章利用28种原油在2002年10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 然后,文章指出市场分割是中东国家实施歧视性定价的前提条件,而隐藏在原油市场分割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中东国家在世界原油储备、生产和出口方面均居于寡头垄断地位。与此同时,也正是凭借这一地位,中东国家在世界原油市场有能力进行歧视性定价。为了说明这一点,文章采用历史案例、博弈方法和实证方法加以论证。 紧接着,文章指出市场的供求特征是造成亚洲溢价的根源所在。对此,文章先对不同地区的原油市场供求建立了价格领导和产量领导的理论模型,结论指出造成亚洲溢价的可能因素有:非中东国家在亚洲市场的供给成本高于欧洲、亚洲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低于欧洲、亚洲市场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欧洲、亚洲市场的节能技术水平低于欧洲。然后,文章对亚美欧三个地区主要的石油进口国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用实证模型的估计系数对上述理论模型参数进行约束,进而剔除掉上述可能因素中的“亚洲市场需求收入弹性高于欧洲”。 最后,文章根据前文的分析路径和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对亚洲溢价问题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