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枣是环塔里木盆地主要栽种的经济林之一,但由于该区域红枣园普遍采用粗放型的漫灌灌溉方式,而漫灌方式在灌溉过程中由于田间水量过多而产生强烈的土壤水分蒸发,不仅降低了枣园的水分有效利用率,还会导致枣园土壤盐分向土壤表层迁移、聚集,进而加重土壤盐渍化程度,这会严重影响环塔里木盆地红枣产业的未来发展。并且枣园棵间蒸发的水分不参与枣树的任何生理生长过程,属于非农业生产耗水部分。由于枣园不同的灌溉方式产生的蒸发量大小也不尽相同,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近些年有关枣园节水灌溉方面的研究也较多,为此本试验以阿克苏地区幼龄期枣树和中龄期枣树分别为研究对象,对地表滴灌(I1)、井式灌溉(I2)、漫灌(I3)灌溉方式下的幼中龄期枣园在展叶期、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等不同生育期的棵间土壤蒸发特性以及在展叶期、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落叶期等不同生育期的棵间土壤蒸发强度与试验地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较适合阿克苏地区幼中龄期红枣园的节水灌溉方式。试验所得结果如下:(1)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同一灌溉方式下,幼龄期、中龄期红枣园在全生育期的棵间土壤蒸发强度最大的均是在坐果期期间,蒸发强度最小的均是在落叶期期间,同时幼、中龄期枣园全生育期的棵间土壤蒸发强度大小所呈现的关系均为:落叶期<果实成熟期<果实膨大期<展叶期<开花期<坐果期。且I1条件下幼龄期、中龄期枣树在坐果期、开花期、展叶期的棵间土壤日均蒸发量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落叶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幼龄期和中龄期枣树的前三个生育期日均蒸发强度均明显高于后三个时期(p<0.05);I2条件下幼龄期和中龄期枣树在坐果期、开花期、展叶期的棵间土壤日均蒸发量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落叶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幼龄期和中龄期枣树的前三个生育期日均蒸发强度均明显高于后三个时期(p<0.05);I3条件下幼龄期和中龄期枣树在坐果期和开花期的棵间土壤日均蒸发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展叶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两两之间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样,I3条件下幼龄期和中龄期的前三个生育期的日均蒸发均明显高于后三个时期(p<0.05)。(2)I1、I2、I3灌溉条件下,幼龄期枣园中,距离树体20cm、60cm、100cm处的单棵枣树各生育期棵间日均土壤蒸发强度均表现为I3>I1>I2,并且I3分别和I1、I2方式下的不同生育期棵间日均蒸发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I1、I2、I3灌溉条件下,在中龄期枣园中,距离树干分别为20cm、60cm、100cm、140cm处的单棵枣树全生育期的棵间日均土壤蒸发强度均呈现为I3>I1>I2,而且I3分别和I1、I2条件下的不同生育期棵间日均土壤蒸发量也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3)I1、I2、I3条件下幼龄期枣树不同生育期的棵间蒸发总量大小关系为:I3>I1>I2,同时I1、I2、I3条件下的不同生育期的棵间蒸发总量两两对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样的情况,I1、I2、I3条件下中龄期枣树不同生育期的蒸发总量大小关系为:I3>I1>I2,且I1、I2、I3条件下的不同生育期的蒸发总量两两对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4)灌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外界气象因素则是影响枣园棵间土壤蒸发的主要原因,而影响田间土壤蒸发强度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指太阳辐射(S)、温度(T)、空气湿度(R)、风速(W)等,其对枣园棵间土壤蒸发强度的影响程度表现为:S>W>T>R,所以太阳净辐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枣园棵间土壤蒸发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枣园的棵间土壤蒸发强度呈负相关,即空气相对湿度绝对值越大,相反的枣园的棵间土壤蒸发强度越小,同时由于试验所在地属环塔里木盆地,年降雨量稀少,所以和太阳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相比较,则降雨量对该试验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